网站访问人数: 127885726

依法治国需处理好“五对关系”

www.gcdr.gov.cn (2014-11-28) 来源:瞭望观察网

依法治国需处理好“五对关系” 
李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将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对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避免历史反复,实现中国全面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今天的一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以特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修正调整,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这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他还告诫说:“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党的领导就是要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就是要让人民普遍感到安全和幸福,就是要让整个社会具有规范性和可预测性。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第二,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改革是制度上的调整,是除旧布新,是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发展、稳定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全面深化的改革,不能进行深刻的结构化调整,就无法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和根本意义的稳定。毫无疑问,改革一定会触动稳定,还可能影响短时间的发展,只要把握好不出现“颠覆性错误”这个度,难关一定会过去,小的代价换来的是长久的稳定和中国的顺利转型。不改革没有出路,不能下定决心搞改革,社会迟早不稳定,越是矛盾多、难度大,越要在改革上做文章、找出路。
  第三,坚持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精华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的有机统一。中国历史上进行了不少法制或法治因素的改革,为我们今天的改革积累了许多经验。中国最早的法制改革是郑国子产的“铸刑鼎”,把法律刻在鼎上意味着老百姓也可以知法懂法,打破了“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传统。许多人都批评子产造成社会动荡,认为子产搞的这一套使“民知有辟,则不忌(敬)于上”,而子产说“吾以救世也”。事实最终证明,子产是对的。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提出了“整纲纪”、“核名实”、“饬武备”、“省议论”、“重诏令”、减轻徭役赋税等多项针对封建专制国家顽疾的策略,也取得了中兴的成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尊重、认知、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精华,也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无论中外,只要对中华民族有好处,只要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好处,只要对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有好处,就可以使用。
  第四,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法治需要以道德为支撑,道德需要以法治为保障。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党领导法治改革与群策群力的有机统一。当前中国的法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革除积弊和方方面面不合理的利益,这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统筹、谋划、推进和保障。同时,党领导的法治改革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协助和实践。只要改革策略群众理解,改革方案群众讨论,改革内容群众支持,改革措施群众响应,就更容易排除利益集团的干扰,挺直腰杆,大刀阔斧,锐意改革,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