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207154

“春风经验”借鉴推广价值研究

www.gcdr.gov.cn (2013-12-20) 来源:宜宾市委组织部

“春风经验”借鉴推广价值研究
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地处川南大山深处的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五年前是一片乱石嶙峋的石漠化荒坡,一个穷山恶水的贫瘠之村,班子软、人心散、治安乱,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五年后,这里道路通畅,产业兴旺,花果满山,游客如织,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攀升到8210元,俨然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2009年6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到春风村视察时指出:“春风村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是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2011年6月,全省学习推广“春风经验”、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现场会在筠连召开,“春风经验”开始在三江两岸、巴蜀大地迅速推广,带动了全县100个村、全市1000个村、全省10000个村的强势崛起。2011年5月,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应邀参加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示范培训班,并全面介绍“春风经验”,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高度肯定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认可。至此,“春风经验”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交流推广。
  短短五年时间,春风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快速蜕变,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学习推广的“春风经验”。那么,“春风经验”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在工作实践中应如何学习推广“春风经验”?对此,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春风经验”的基本内涵
  全省学习推广“春风经验”,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现场会召开后,省内外各地纷纷组团到春风村参观学习,共同研讨边远艰苦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路径。“春风经验”是什么、学什么?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
  (一)选准一名好书记,带活队伍
  “强村背后有能人”。春风村能从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很大程度归功于选准了一名好支书,带活了一支队伍。
  2004年以前的春风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十分匮乏,“能人”更是屈指可数,出现了“两委”班子无人可选的局面。为破解难题,镇党委下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退“二线”领导干部到春风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并鼓励外出经商务工人士回村任职。王家元头脑活、办法多、懂管理、善经营,是村里“先富起来”的典型。200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他被村民高票推选为村主任,为了建设家乡,他舍小家顾大家,毅然放弃城里的舒适生活,回到村里当起了村干部。2007年,他又被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任村干部以来,王家元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作为强村富民的首要任务,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严格的制度管理人、柔性的感情对待人。他把家务活丢给妻子,自己投资的采石场也请人代管,整天与村组干部一起同工作、同生活、同劳动,当起了一名“全脱产”村干部;他坚持在基层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党员干部,2008年以来累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村组后备干部12名,发展新党员8名,有效破解了无人领村的“难题”;他在村组干部中引入责任追究制,村里议定的工作实行倒计时制,第一二次完不成扣绩效工资,第三次再完不成就自动辞职,就连自己的亲舅舅也因长期不服从工作安排而被罢免了组长职务;他提出实施“学历达标”计划,坚持“每周一学”、“月末论坛”和挂职锻炼制度,村组干部平均文化由原来不足初中提高到中专水平,党员干部队伍致富带富能力大幅提升。在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中,他总结形成了“一线法”抓班子队伍、“聚力法”抓科学发展、“算账法”抓组织发动、“问计法”抓民主管理、“问责法”抓工作落实的“五抓工作法”。
  书记带队伍,弱村变强村。如今,春风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干部人人争先,后备队伍人才济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先后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模”荣誉称号,村集体先后被省委、市委、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好班子”。
  (二)建强一个党支部,引领发展
  农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党支部是战斗堡垒、是领导核心、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有一个思想解放、勇于开拓,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党支部,是春风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005年初,县委提出争创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当时的春风村党支部被列其中。随后,县委组织部开始探索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县乡共管”,先后从部机关下派4名业务骨干到春风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主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开启了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新征程。
  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春风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把规模大、效益好的党员种养殖大户和党员农家乐挂牌为“党员示范户”,与群众组成“致富联合体”,深入开展“比技术,看谁种养效益高;比规模,看谁带动能力强;比奉献,看谁扶助人员多”“三比三看”主题竞赛活动,搭建党群共富平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彰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大增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后,村党支部着眼“引领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大力招商引资,引导村民先后成立李子、花卉和茶叶协会,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产化业经营,并建立支部与协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党支部和协会联系会议制、党员和会员(农户)结对联姻制、协会一事一议制和协会信息与技术共享制“五项制度”,在党员和协会会员中开展“三吸收三培养”活动(即把农村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和经纪人吸收进入协会,把会员培养成技术能手、经纪人和党员干部),促进了支部与协会、党员与会员(农户)的有机统一、相融互动,形成了“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党组织引领发展良好格局。
  一次次创新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的是党员的先进性,增强的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催生的是科学发展的强大生产力,春风村实现了由后进到先进的华丽变身。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支部又响亮提出了“引领示范当先锋,科学发展走前头”的活动主题和“举创先争优旗子、搭引领示范台子、走共同富裕路子、建文明整洁村子”的活动目标,就是要在未来征程中,把春风村建得更美,让先进旗帜更艳。
  (三)探索一条好路子,富民兴村
  一个地方要发展,可选择的路子很多,但最适合的往往只有一条。找准这条科学的发展道路,是保证富民兴村、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
  幅员面积5200亩的春风村,石漠化面积就占据了三分之一。如何在石缝中发展产业,在经历种植火葱、海椒、番茄、雪梨相继失败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从市、县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春风村独具特色的石灰石非常适宜种李树,且产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正爽口。路子找到了,村党支部反复给村民算经济账、算发展账、算得失账,并动员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种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2005年,李子树种植在条件最适合的春风组全面铺开。两年后,春风村的李子产业已从最初的零星种植,发展成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2011年全村李子总面积达1220亩,投产300亩,产值150余万元。
  2006年,村党支部利用废弃茶园大胆招商引资,组建花卉苗木园林公司,采取“公司出资金、技术,农户出土地、劳力,公司保底收购销售,收益五五分成”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凭着科学发展思路和市场经济理念,春风村不仅在中沙组迅速建起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还利用网络引进浙江一茶业有限公司落户龙塘组,带动发展良繁茶叶1800亩,先后打响了“春风李”、“春风桂花乌鸡”和“春风龙井”三个品牌,“一组一品”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春风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春风村有临近县城的优势,党支部又因势利导,依托李子、茶叶、花卉三大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定期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每年接待游客三万多人,农家乐户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春游李花、夏品翠李、秋赏白菊、冬尝乌鸡”已成为春风村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春风村也因此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四)弘扬一种好精神,凝心聚力
  “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不得不靠,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凭借这种理想信念和冲天豪情,春风人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攻坚破难的时代壮歌,形成了“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
  春风村距县城只有6公里,却一直不通公路。面对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党支部凝聚全村党员群众挑战自然,顽强拼搏,改造环境,打响了公路建设的攻坚战。缺劳力,党员、干部和民兵义务投工投劳;缺材料,就从支部书记王家元的采石场运;缺资金,采取向上争取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党员干部垫支一点、致富带头人捐助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过3个月的奋战,终于在崎岖陡峭的山崖中凿出了一条4公里的村道。春风村常年缺水,春风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到5公里以外的山沟寻水源、建水池、铺管道,大兴水利设施建设。短短3年时间,春风村修建环村水泥路7.8公里,组道碎石路5.6公里,便民路12公里,形成了大中小3条公路环线;新修人畜饮水池11口,新建沼气池136口,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家家用沼气”。
  水通了,路畅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党支部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东风,引导农户按照川南民居风格改厨、改厕、改面墙,建垃圾池、焚烧池、农民体育文化广场,“五好家庭”、“和谐农家”、“卫生庭院”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整洁的院落,耀眼的“清洁”牌、高档的家具、清洁的沼气灶、便捷的冲水厕……。走进春风村,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春风经验”的实践价值
  “总结和推广‘春风经验’很有意义。这个村从贫穷走向现代化,既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元素,又有融入市场经济的当代音符,对其它一些地方很有说服力和借鉴作用”。深入解读奇葆书记的重要批示和春风村的快速发展变化历程,“春风经验”具有以下四点实践价值:
  (一)高举了一面鲜红旗帜:引领示范、创先争优
  引领示范,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创先争优是永葆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活力源泉。引领示范有方向,创先争有无止境。
  5年时间、3项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两番多。春风村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和谐村,关键在于建强了一个战斗堡垒,充分发挥了引领核心作用;核心在于选准了一名领头羊,带活了一只善于示范、勇于争先的党员队伍;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干群齐心、共同奋斗、勇往无前的持久强大动力,从而加速了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春风经验”表明,农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农村发展快,全靠书记带;选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带出一个好班子,闯出一条致富路,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
  当前,伴随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入、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级组织所能掌控集体经济资源萎缩造成的无钱办事问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带来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潮的入侵,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利益矛盾和群体性冲突事件的频繁产生,农村精英力量流失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无人等严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也考量着党的执政能力。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村级党组织如何定位功能,农村党员干部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直接决定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春风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必须始终把引领示范作为党组织最重要的一项功能,不断创新村级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必须始终把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领头羊”的示范效应,引导和激励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始终把把农民群众思发展、盼安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和谐社会之优。
  (二)闯出了一条科学道路:因地制宜、融入市场
  一个地方要发展,可选择的路子很多,但最适合的往往只有一条。找准这条科学发展道路,是保证富民兴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道路、科学的模式、科学的制度。
  剖析春风村的发展之路,其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秉赋,因地制宜、融入市场,变资源“劣势”为比较优势。春风村的满山石头不适宜于一般的农作物种植,这是它的资源劣势;但岩石特有的聚热功能可以促使李树糖分聚集,使李子色美味佳,这又是它的比较优势。于是,春风村干部群众选择在漫山遍野的石头缝中规模化栽种李子,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李子产业发展起来后,花果满山,自然吸引城里人观赏,因势利导推动农家乐发展;农家乐火爆后,游客逐渐增多,李花和李果在规模上、时间上、空间上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适时选择花木苗木和茶叶,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增添观光旅游新亮点;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开发林下养殖,既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又丰富了农家乐餐桌。招招对路、环环相扣,走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般来说,条件艰苦地区往往资源贫脊、区位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缺乏农业竞争优势。春风村的实践证明:路子对了,劣势可以变优势,只要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就会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正确的路子找不到,就会走弯路,不仅费力无效益,甚至“南辕北辙”走向科学发展的背面。“春风经验”启示我们,选择一条农业发展的科学道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相互转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把符合市场要求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求,又要注意研究预测潜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既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基本数量需求,又满足多层次、优质多样化的需求。
  (三)弘扬了一种时代精神:艰苦奋斗、攻坚破难
  精神是坚守的信念、是奋斗的支撑、是前进的动力,要永不懈怠、永不动摇。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站立起来,有所作为,必须有股志气,有点精神,最重要的是保持艰苦奋斗之本色、攻坚破难之豪气。
  面对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春风村干部群众不信天命,挑战自然,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凿公路,在干旱地带修池蓄水,在乱石中搬石挑土、见缝种李、培土种花,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诞生于贫瘠山村的“春风精神”,是春风人穷则思变、美化家乡、憧憬未来的动因与艰苦奋斗、科学发展的产物;是春风人立足现实、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勤劳、创新、智慧的春风人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时代篇章。春风村创造的奇迹,没有任何的捷径,是发扬“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精神,不怕艰难--苦干,科学谋划--巧干,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这种“干”的精神,是“春风经验”最为宝贵的精髓。
  春风村的实践证明,弘扬一种好的精神,就能凝心聚力,让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上,把精力用在创业上,把功夫用在落实上,把本领用在发展上;就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和热情,聚精会神地开创事业。当前,改革踏入“深水区”,发展步入“攻坚战”,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越是关键、困难时期,越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危机意识,越要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越要抵制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要用春风人“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工作理念、“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坚定信念“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的时代精神激发昂扬斗志,满怀责任抓事业、满怀信心谋事业、满怀激情干事业、满怀执着兴事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受一切风险考验,朝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进。
  (四)践行了一个社会价值:以人为本、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所在。坚持以人为本、共同致富,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要团结协作、共建共享,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春风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立足环境改善,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变“自然劣势”为“发展优势”,解决了制约全村发展的“交通、饮水、土地”三大难题。二是产业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立足发展致富,通过专家论证、群众座谈、党员示范、协会带动、规模种植,变“苦干蛮干”为“科学实干”,找准了一条适合石漠化山村发展的路子——李子产业。三是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立足共建共享,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走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发展道路,变“一支独秀”到“满园春色”,形成了“一组一品”、共同富裕的联动发展格局。纵观春风村的发展变化历程,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还是环境卫生整治,春风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组与组、户与户之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始终践行的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始终坚持的是共同富裕的科学道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春风村这种共同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保证。践行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共同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在发展上多给一些支持、多给一些倾斜、多给一些实惠,让最大多数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最为关键环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必须始终坚持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基本需求,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不断增强文化品位、提升精神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汇聚推动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春风经验”的成果转化
  任何经验都不是万能的、一成不变的,“春风经验”也如此。学习推广“春风经验”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用发展的措施来跟进,用发展的机制来巩固,关键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强大动力。
  (一)激活“龙头”——打造核心引领团队
  支部强不强,关键是看“领头羊”。学习推广“春风经验”,核心要的是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赛场式”选人,彰显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突破村域界限、身份界限、职业界限,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举荐大学生“村官”、回乡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知识型”人才,推选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致富能手等“创业型”人才,聘用民营企业家、农村经纪人等“市场型”人才,下派退居“二线”的老领导、老干部等“经验型”人才,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不断创新选任方式,改协商提名为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和党员群众联名举荐,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共同提名人选;改等额选举为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差额选举,凭能力给位置、以发展论英雄、看潜质用干部,在强中选强、优中拔尖,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的吸引力。要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争、定期培训、专人培养、结对帮扶、实践锻炼等途径,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把优秀村组干部党员培养成村级党组织书记,储备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后备队伍。
  二是建立统筹机制“基地式”培育,提升发展为民的能力水平。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理论形势教育培训,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重视政策法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突出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手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做到既坚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定点培训、定期培训和经常性培训制度,又有效利用和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快捷、灵活、实用的培训;既充分依托本地教育培训资源和科技示范培训基地,把外地资深教授、专家和致富典型“请进来”现身说法;又积极探索联合教学模式,建立外出培训基地,让农村党员干部“走出去”开阔眼界;既全面贯彻培训要求,开展“命题式”教学,又要充分尊重培训对象意愿,实行“点题式”教学,从而实现培训教育与个人意愿一致、与产业发展配套,使培训对象坐得下、听得进、学有所获。
  三是完善保障机制“暖心式”鼓励,激活干事创业的源头活水。第一,强化物质激励,靠待遇留人。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基本报酬定期增长机制,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完善交通、通讯补助制度,落实好报酬、关心好生活、解决好顾虑,以丰厚的物质待遇留住最优秀的人才。第二,强化政治激励,靠事业留人。要建立表彰激励长效机制,对评选表彰的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优先推荐考虑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优先选送到各类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优先录聘用公务员或事业人员,优先推荐入党、提拔使用和享受职级待遇,真正使村级党组织书记成为党派驻在“三农”第一线“永不流失的工作队”。第三,强化党内关怀,靠感情留人。要进一步完善定期走访慰问和谈话谈心制度,特别在村党组织书记本人及配偶、子女有重大疾病或变故时,给予必要的慰问和关心;在村党组织书记职务调整、岗位变动或思想严重滑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时,及时疏导教育,让其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二)抓住“根本”——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学习推广“春风经验”,最根本的是推动农村转型跨越发展,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土地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促进农田块状化、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要进一步推进村间道路、连接道路、农用生产道路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畅通便捷的村级“路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便民路。全力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和城乡分类用电同网同价的目标。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等重大民生项目的实施,整合叠加项目资金,采取规划引导、功能吸引、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农民进入聚居点居住;通过迁建、新建、改建、扩建、风貌功能改造等方式,建设新民居。大力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广泛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实现农村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打造农村新型社区和文明整洁村庄,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
  二是面向市场,发展农业特色规模经济。根据自然地貌特征、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产品需求,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引导特色农产品向适生区集中,连片开发、规模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紧紧抓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支持龙头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扩充生产能力,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水平,发挥带动作用。要通过农民资金和土地使用权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风险基金等形式,使企业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收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民主体地位,鼓励农民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劳动、资本、技术和营销合作,逐步形成功能齐全、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而改变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三是依靠科技,健全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要加强村级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传播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培育农村劳务中介组织,逐步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强化劳动就业服务功能。要有效整合各级科研单位、职(技)校、乡(镇)农技站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片源,集体收看和巡回播放,形成推广科技的强大网络。
  (三)对接“热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一项全新的热点工作,其导向是满足共同需求,动力是创新体制机制,目标是实现群众满意。
  一是夯实基础,健全社会管理网络。农村社会管理面广,且群体复杂,必须夯实组织基础,构建“党组织牵头、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网络。要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方式,坚持把党组织建到农村基层民主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中去,建到各种经济组织和产业链条中去,把所有党员纳入到组织体系中去,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解决好让农民组织起来和由谁来组织的问题。要建立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三个机构,分别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实现村级民主组织全覆盖,改变过去由村干部包揽村政村务的做法。要整合农村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人才、农资等生产要素,让分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实现农村经合组织的全覆盖,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组织化、合作化程度,使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摆脱弱势地位。要探索推行“3+1”维稳模式。“3”,即“三员”,在村级建立综治工作站,设综治专干、治安隐患信息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专抓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全;“1”,即在各村设立一个治安巡防队,实行专职巡防队与每家每户轮流值守相结合,实现农村维稳组织全覆盖。
  二是联系实际,突出社会管理重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致力于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一,围绕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治安”。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责任制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其二,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治差”。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口管理的重点是流动人口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大量流动人口的服务需求,积极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好服务环境差、服务功能差、服务水平差和服务效率差等方面的问题。其三,围绕民生权益保障管理着力“治难”。当前,事关民生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村级组织,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村落文化、公共卫生、群众体育等已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
  三是注重长效,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在先行先试、全面铺开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其一,建立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在决策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前的前置程序。其二,建立完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下访接待制度、联点指导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对话交流、设立信箱、公开电话、组织听证等形式,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方式,使社会各个群体反映有渠道、倾诉有人听、困难有人帮。其三,建立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整合信访、综治、调解等工作资源,将乡镇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延伸到村(社区),对群众的来信来访、矛盾调解等,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核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原则,“一站式”解决群众上访,化解矛盾。其四,建立完善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要尽快健全各类应急预案,从源头控制、情报信息、处置预案、舆情导控、保障建设和联动协作等方面入手,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凝聚“主体”——培育共同理想信念
  理想想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发挥好这种政治优势,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激发无穷动力。
  一是用实惠的利益激励人,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行动所要得到的预期结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功能。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而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终极奋斗目标,更是看得着、摸得着的利益需求。因此,村级党组织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与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目标有机整合,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内涵丰富、量化具体的目标体系,既强化对行为客体的指导,又注重对行为主体的引导。要将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半年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做到既关注当前,又着眼长远。要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与党员群众个人发展目标有效对接,实现组织创新、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的和谐统一。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党员和村组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善于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上下齐心、左右联动、内外结合的强大合力和共同推进机制。
  二是用民主的方法团结人,凝聚共同的智慧力量。民主凝聚力量,团结成就伟业。要采取“先党内、后党外”的方式,把知情权、参与权、讨论权交给党员群众,充分吸纳党员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要全面推广“一户一表”征求意见——“梳理汇总”筛选项目——“酝酿商议”提出方案——“民主决策”审定方案——“全程参与”实施项目的村级事务决策和项目实施“五步工作法”,明确规定每一环节民主参与的范围、重点,让党员群众知道自己在村级事务中该干什么、怎么干。要问计于党员群众、问计于专家学者、问计于市场,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理思路、破难题,始终坚持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征求意见不决策、不集体讨论不决策、不多数同意不决策的“四不”原则,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深化党务、村务公开,构建起党员群众——党代表或村民代表——村级组织这样一个完整的监督问责链条,让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在参与决策和监督中得到尊重,党员群众的合理意见在工作落实和整改中得到体现。
  三是用先进的文化塑造人,培养共同的人文精神。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多提供适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对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的文化产品,多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扩大基本文化服务覆盖面显得尤为重要。要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立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要深入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助读,着力解决农村未成年人的基本阅读需求。要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送”文化的长效机制。要提倡科学精神,劳动致富,移风易俗,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