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214935

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究

www.gcdr.gov.cn (2013-12-20) 来源:研究室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生动实践
——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究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不懈探索。认真研究总结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和经验,对于深入认识和运用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自身建设规律,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主要成就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既是我们党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在国际国内威信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迅速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党的建设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步入了新的阶段、开启了新的局面。
  ——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大家感到,这五年,我们党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对党的指导思想、执政使命和党的建设整体布局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三大理论创新成果”:一是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新的概括。与时俱进贯彻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高度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赋予了新的内涵。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提出要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32字”总目标,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等重大问题,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新时期以来执政党建设目标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是对党的建设工作作出了新的布局。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在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重大任务。同时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强调要把握“五个必须坚持”、牢记“四个坚定不移”,经受“四大考验”、防止“四个危险”,这是对党的建设任务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鲜明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意义。
  ——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全面贯彻党的组织路线,紧扣党的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保证、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党的队伍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四川为例,2011年全省干部队伍总数达到33万,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1.8%,比2007年增加9个百分点;35岁以下占38.9%,比2007年增加3.1%。越来越多的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全省党员总数达到441.37万人,比2007年增加41.99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2.7%,35岁以下占82.6%,分别比2007年增加10.9%、6.3%。人才队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1年四川的人才总量达到763.1万人,比2007年增加164.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35.5万,比2007年新增45.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2.8万人,比2007年新增69.1万人。二是党的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设置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探索了“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依托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产业链(专合组织、项目、楼宇)等建立党组织,注重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流动党组织,加大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力度,推动了党组织对全社会的有效覆盖。三是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央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多次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全党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关心基层、服务基层的力度,推出了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行“一定三有”政策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待遇、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和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藏区维稳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冲”得出、“顶”得起、“扛”得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新的改善。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重从强宗旨、惠民生、树形象等方面加强作风建设和民生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更加重视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典型宣传、集中整顿、严肃纪律等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更加重视对民生的投入。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分别从2007年的7122.3亿元、5447.2亿元、1989.9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6116亿元、11144亿元、6367亿元,均增长2倍以上。四川连续四年每年集中推出“十大民生工程”, 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更加重视推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建立并硬化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干部经常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制度。四川创新开展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真心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挂”出了干部的新形象、“包”出了基层的新变化、“帮”出了干群的新感情。
  ——党的制度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大家感到,这五年,中央特别注重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党的建设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构筑形成了“三大制度体系”。一是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了党的领导制度、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民主决策制度,稳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党代表任期制、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等工作,注重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构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体系。二是干部人才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推出了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实行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了选人用人责任追究等四项监督制度,形成了涵盖教育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干部人才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较为闭合的制度体系。三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建立巡视监察、党内质询、述职述廉、干部任前诫勉谈话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以及“三个公开”等制度。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20多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逐步完备。
  ——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打击和惩处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突出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治本抓源的预防工作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国务院部门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加强了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行政问责制取得阶段性成效,各级党委、政府把行政问责制作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纪律规定。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收支两条线”制度得到完善。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小而散”项目管理方式改革,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管理。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着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重点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形成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近年来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2011年达到72.7%,比2009年提高3.5个百分点。
  调研认为,当前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也迈入新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在十七大以来的五年间体现的尤为鲜明,党的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从观念理念到实践操作都始终紧扣开放民主的时代特征,始终贯穿科学发展主题,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新的规律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科学转型”:一是更加注重用科学的思想和理念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了从适应性建党向规律性建党的科学转型;二是更加注重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了从单元性建党向系统性建党的科学转型;三是更加注重用开放的姿态和胸怀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了从内生性建党向开放性建党的科学转型;四是更加注重用制度的办法和功能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了从效用性建党向制度性建党的科学转型。这些转型发展,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34年、建国63周年、建党91周年来党的建设的跃升性、转折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和自觉运用。
  二、经验启示
  大家普遍认为,五年来,党的建设卓有成效的生动实践,既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也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重视从思想理论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调研中大家认为,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构筑起全党团结奋斗、敢于胜利的共同思想基础。普遍认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凝聚全党意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建党。这启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放松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使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地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核心取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全过程的根本性问题。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更加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中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更加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大家普遍认为,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创造伟大奇迹,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这启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取向,更加自觉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凝聚广大群众跟党走的力量和信心。
  第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始终不渝地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改革创新是时代潮流,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调研中大家谈到,这些年来,我们党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突出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出台一系列涵盖思想理论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改革举措和顶层设计,提高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普遍认为,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党之所以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充满蓬勃活力,根本奥秘在于党具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政治品质和实践勇气。这启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积极应对世情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认识和自觉运用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自身建设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四,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不渝地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永恒课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调研中大家谈到,五年来,面对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党以党章为遵循,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勇于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了党的肌体健康。大家谈到,近年来我们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重要法规文件,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现在党对干部约束“多”了、管得“严”了,党的战斗力“强”了、影响力“升”了。普遍认为,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变革,任务越是繁重,越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根本方针。这启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穿各个方面,健全完善党内制度和工作机制,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不渝地把服从和服务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作为神圣使命。紧紧围绕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以伟大工程支撑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党最为宝贵的重要经验。调研中大家谈到,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谋划和推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动力和保证,特别是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任务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地震灾区群众说,四川能够战胜特大地震灾害,取得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让灾区群众“既住上新房子更过上好日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党的领导是战胜各种艰险、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这启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始终着眼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保障作用,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三、前瞻思考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新起点,我国正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期,党的建设也迎来了重要发展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强化理论武装为根本,以建强执政骨干、夯实执政基础为重点,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始终着眼于应对“四大考验”、防止“四个危险”,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调研中大家谈到,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更加频繁,加之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死心未灭,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更趋多元化、复杂化,对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带来新的冲击,少数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纪律观念有所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有所动摇。思想建设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而且会影响年轻一代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信仰、对党的向往,攸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武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正确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党群干群关系总体是好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但面对新情况新挑战,群众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大家谈到,当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重视做群众工作,“交通方便了,反而与群众距离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家认为,我国社会已经并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但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舟水关系的原理没有变,群众工作在协调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夯实执政基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变。从“孟连事件”、“瓮安事件”等群体性事件的教训看,群众工作“松”不得,党群关系“散”不得,社会基础“垮”不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必须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这个核心问题,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时俱进地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机关干部下基层、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干部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制度,不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和血肉联系。一些同志建议,有必要在十八大后在党内普遍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
  (三)坚持不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和党内信息的公开、透明更加关注,同时互联网络正在成为民意的表达平台,西方“民主”的输出也从未停止,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实际、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团结统一、坚强有力。要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健全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协调有序运行,着力解决好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都不够”的问题。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核心,积极回应党员的民主诉求,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工作,认真落实党代表任期制,推进党员旁听制、党代会常任制、公推直选等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要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改进和完善干部提名方式,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四)坚持不懈地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面对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新使命,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更加高远,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课题,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更加务实,着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面对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新任务,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念更加现代,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面对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视野更加开阔,着力提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能力;面对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宗旨更加鲜明,着力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幸福社会的能力。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提名、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干部培养选拔链,使干部队伍结构合理、人才辈出、朝气蓬勃。要创新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青年英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打破优秀人才正常流动的体制障碍,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五)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巩固党的执政根基。随着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员流动更加频繁,县级主城区、城乡结合部成为“薄弱地带”,党员活动和言论的空间从网下延伸到网上,给党的组织、工作和凝聚力全社会有效覆盖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社会组织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向,一些群众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争地位”,少数经济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争影响”,有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家族势力与基层党组织“争群众”,非主流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争青年”,削弱了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党员规模已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问题,亟需认真研究解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始终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提升党在全社会的组织程度、组织水平和组织能力。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选拔、培育、激励、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努力建设党在基层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加大在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要加强思想入党教育,注重培养新党员对党的深厚感情,端正入党动机,保持思想纯洁。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积极探索网络党建的有效形式。要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费,重视抓好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的统筹配置和优化整合,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抓基层打基础的积极性。要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设,既要一手抓表彰先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表彰机制,使优秀党员政治上有荣誉、精神上有激励;还要一手抓鞭策后进,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出口,增强党员队伍吐故纳新、自我净化的能力。
 
 课题组成员
 组  长:王  川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
 成  员:张道平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隆  斌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
         沙万强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调研员
         陈  霞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科员
         陈彦廷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干部
         魏文俊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