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727922

姓“村”的大学生村干部才有舞台

www.gcdr.gov.cn (2013-08-14) 来源:《眉山日报》

《眉山日报》8月10日刊载

姓“村”的大学生村干部才有舞台

眉山市委组织部 邱文清

  近日,《中国青年报》以《四川自贡铁腕整治“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现象》为题报道自贡市针加强大学生村官“被借调”现象治理。新华社7月3日也报道了四川省丹棱县18名大学生村干部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成功进入村(社区)党支部班子,其中有7名大学生当选基层农村“一把手”,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作为经常在一线乡镇采访,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同志,笔者不禁为自贡、丹棱两地“实打实”贯彻中央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举措鼓掌。
  近年来,由于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工作任务繁重等诸多原因,“村官不在村”、“村官乡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村干部在乡镇机关只能干些事务性辅助工作,无职无责,尽管他们充满期待,但奈何身份、角色尴尬。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部分地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已经与中央选拔大学生村干部的初衷相去甚远。一个好的制度,在基层必须要有好的执行。大学生村干部只有认真到“村”,才能找到舞台,当好村官“角色”,真正锻炼成长。
  大学生村干部姓“村”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内心怀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念,认真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方法,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干部作风和形象。把“能吃苦、肯干事、有点子”牢记心中,带着真诚到基层,带着感情亲近群众,认真听民声,解难事,帮发展,紧扣基层群众关注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创造性地将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规定、制度,严格执行到位、落实到位,这样的大学生村官,老百姓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大学生村干部姓“村”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必要途径。大学生村干部才出“校门”,又进乡镇“机关门”,历练欠缺。实践证明,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最能砥砺品质、最能提高本领。
大学生村干部姓“村”是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基层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农村改革发展和基层组织的现实不仅需要基层党组织有服务阵地和服务资源,更需要工作上有干劲、有能力为群众服务,视野开阔的年轻人来当领头人。
  希望更多的地方拿出实打实的行动,对实绩突出、群众满意、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敢于及时大胆使用,让他们挑起基层农村“一把手”担子,真正在熟悉了解基层、增强实践历练和中有作为、干实事,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实现梦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