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328402

农村“会荒”缘在村干部不在状态

www.gcdr.gov.cn (2016-12-29) 来源:四川组工网

   村里开会,村干部只会念文件、通知,没有实质内容。村民在下面闲聊、打瞌睡,很反感,下次绝对不来。(12月27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各地农村“会荒”现象十分普遍。 农村“会荒”主要是村干部认识上有偏差。一些村干部认为农民现在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集中开会是多管闲事,况且重要新闻、大事电视里、网络上都有,开不开会无所谓,因而不愿开会;少数干部害怕群众提意见、当面“发牢骚”“指鼻梁”,因而不敢开会;一些地方外出务工人员多,干部怕麻烦,集中不到一块就懒得去召集,因而不能开会;一些村干部早晨来村里,晚上回城里,甚至有的一门心思做生意,当村干部仅是其副业,于是能不开会就不开会,能应付就应付,从而造成农村“会荒”日益严重。

  “会荒”的背后是农村政权建设的公信危机,是民主和公平的缺失,是对农民行使其管理自己家园权利的侵犯,其负面效应很多。如果长期不解决,不但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更会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如何解决农村“会荒”问题,让农村会议多起来,有效起来?根本在于基层,关键在于村干部。

  农村“会荒”的一个原因,是会议内容和形式没有吸引力。会议内容与村民没有直接联系,不能够激发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会议形式过于古板,多以说教、读文件为主,基层群众提不起兴趣。如果村干部转变观念,多从方便村民、改进开会方式上动脑筋,一些必须开的会议未必开不起来。比如,开会时注重内容实在、时间简短,有时把几个会合在一起开,这样占用的时间少了,村民自然会乐意参加;再如,把有些会议尽量安排在晚间或下雨天,村民就有空参加;如果把有些会议放在有线广播里开,这样村民劳动、听会就两不误了;此外,还可以化整为零,即干部分头到各个村民居住点上去开会,对个别住得偏的农户可以逐个上门开会,这样干部是辛苦一点,但村民方便了,会议也开成了,事情也办好。当然,有时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出黑板报、张贴告示、派代表互相转告等方法也能起到开会的效果。

  开会是农村开展工作的一个传统且有效的方式之一。虽然现在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但并不是说不开会。该开的会,不但要开,而且要开好。只要村干部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诚聆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真正站在村民的角度想问题、做工作,则村里没有办不好的事,没有开不起来的会。

  倘能如此,“会荒”问题以及其他问题,自会犹如破竹,迎刃而解。

(巴中市委组织部  权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