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句谚语“女儿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小棉袄”一词代表着贴身、关爱、温暖。随着经济发展,基于国家发展现状,不在局限于城市大建设,越来越重视、关心百姓“小事”。《韩非子.心度》写道“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关心百姓生活也需与时俱进,当好百姓“小棉袄”,暖百姓身、百姓心,才能善任,有所为、有所作为。
戏剧“七品芝麻官”有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亦须为百姓造福。毛泽东同志曾鲜明指出:“人民群众是主人,干部是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问需于民,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惑所盼,施政于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做好百姓的“小棉袄”。
转变思想,全心全意为民谋利。在国家肌体、体制不完备的情况下,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显现出来。本应百姓是主人,反倒党员干部成了百姓顶礼膜拜的“主人”,有悖于“干部是人民公仆”的道理。损害政府形象,破坏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又何来做百姓的“小棉袄”之说。民心似海,权重如山。党员干部要想当好百姓的“小棉袄”应当转变思想,主动为百姓作为,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以百姓利益为轴心。
主动作为,百姓利益无小事。国家、政府的每个部门都是服务于百姓的,从基层党组织到国家部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每一个部门的职责与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四下基层”值得当下的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宣传党的路线方正政策下基层,调研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把身段放低一点、腿练勤一点,沉下心来,把基层中带着原味、现场温度、鲜明情绪的百姓诉求采集回来,与百姓感同身受,积极从百姓最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道路、环境、升学、就业、养老、孩子上户口、办营业执照等小问题为施政着力点,把政策、实惠落到百姓心窝里去。
当好“小棉袄”,做百姓贴心儿女,做务实好干部。习近平书记在陕西延川当知青时,亲身体会农村生活面临的难题,大胆实践,解决了百姓的生活难题。焦裕禄沈阳沈北新区曙光村服务站站长郭颖,虽然是科级,但一下就从“领导”变成了几百号老人的“小棉袄”,为百姓的生活琐碎忙前忙后,赢得了百姓赞许和认可。俯身接地气,与百姓心心相印,感受百姓生活的不易。回归工作岗位,才能不忘初心,勤以为民,廉洁奉公,摒弃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散漫作风,
菊美多吉说:“百姓的小事,顶天的大事”。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把百姓的小事当做自己的事,把百姓的事当做工作的指南针,做百姓的贴心“小棉袄”。
(四川省合江县财政局 陈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