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四川省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展示暨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在成都启幕。21个市(州)政府负责人纷纷登场,争当当地农业品牌“推销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市(州)政府负责人争当当地农业品牌“推销员”。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手拎两条大鱼,广元市副市长杨浩推介的是来自白龙湖、亭子湖的有机生态鱼;“我是来给大家‘吹牛’的”,宜宾市副市长张平不仅卖力吆喝推销宜宾肉牛,还带来著名的筠连干巴牛肉供品尝;“如果你真的关心她(他),请带到攀枝花”,攀枝花市副市长李仁杰、打的是“煽情牌”……
对于市长“叫卖”,有的观点认为市长能够俯下身子推广特产是一种进步,也有人质疑这是一种作秀行为。在笔者看来,市长亲自站台帮助推广本地特产,究其原因是特产走出去后,最终受惠者是当地的人民群众,特产推广的背后其实是民生期待。市长“叫卖”,值得“点赞”!
市长亲自上阵“叫卖”是一种创意营销模式,无论对提高地方特产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对提升一座城市的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市长的特殊身份“叫卖”,一定能增强事件的新闻性,起到一定的轰动效应。这样的广告成本低、作用大,对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积极作用。显然,相比明星代言旅游,由于官员身份的“特殊性”,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市长“叫卖”不失为推介产品的妙招,何乐而不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放下身段、不摆架子,能接地气、不讲谱儿,能干实事、不搞形式,才能得到组织的肯定和百姓的认可。市长“叫卖”,值得“点赞”!
市长亲自“叫卖”,在我看来,既收获了口碑,又收获了经济效益,比找什么明星大腕代言来得实在,而且接地气、经济实惠。笔者真心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一些,这样的市长“叫卖”多一些,如此“叫卖”,既暖了民心,又走进了人心,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真切切的“好感”。 市长“叫卖”,值得“点赞”!
(成都市成华区投促局 朱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