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919614

四川阿坝州三项工程破解藏区农村发展党员难题

www.gcdr.gov.cn (2013-11-13) 来源:

四川阿坝州三项工程破解藏区农村发展党员难题
从“苗子难找”到“好苗子供选”

图为阿坝州九寨沟县陵江乡吊坝村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近年来,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党员存在源头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四川阿坝州实施“育苗、攻坚、提质”三大工程,着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难题。今年上半年,全州发展党员1634人,其中,农牧民党员963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人。

后备人才“育苗工程”
——破解源头不足难题

  阿坝州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发展党员制度,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农村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全州建立农村优秀人才库1256个,覆盖全州90%以上行政村,将优秀农牧民青年、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务工经商人员、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等9500余名农牧民纳入农村优秀人才库,逐步实现发展党员从“苗子”难找到有“苗子”可寻再到有好“苗子”供选的转变。
  该州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为主体,对建立的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库和优秀人才库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跟踪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优秀人才的思想、学习、工作等现实表现情况,及时把优秀分子吸收进库,把表现不合格的清除出库。对进出库的情况予以公开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薄弱环节“攻坚工程”
——破解结构不优难题

  为解决影响农村党员队伍活力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富带富能力偏弱等问题,阿坝州实行发展党员“四个注重”和“五个侧重”:注重从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注重从优秀非党村组干部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注重从返乡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重点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入党,重点发展妇女入党,重点加强近2年未发展党员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加强仅有个别党员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加强60岁以上老党员占党员半数以上村发展党员工作。
  通过这些攻坚措施,全州农村党员结构逐步优化,梯次更趋合理,2013年上半年发展的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70.9%,比去年提高8%,初中及以上学历的比去年提高6%。
  该州还把长期不发展党员、队伍老化、入党积极分子匮乏的82个村列为重点村,开展发展党员集中攻坚行动。推行由联系县领导、联系部门领导、乡党委书记、党务副书记、包村干部结对培养发展党员加党支部定点培养发展党员的“5+1”发展模式,成功消除13个连续2年不发展党员的空白村。

教育管理“提质工程”
——破解质量不高难题

  阿坝州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党员夜校、马背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乡村党员教学实践基地等教育培训平台和资源,以集中培训的形式加强对农村优秀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党性教育。依托结对帮带机制,着力强化一对一教育帮带,建立定期上门走访、定期约谈沟通、定期教育培训机制,重点解决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对外出务工经商的342名入党积极分子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明确专人进行联系,加强跟踪管理。组建270支流动党员服务队和56个流动党校,深入远牧点等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开展服务和培训。
  针对藏区特殊情况,该州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党员的首要条件,实行政治审查“一票否决”制,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三级联动,把好入党第一道关口。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由支部全体党员投票表决发展对象,对发展党员的全过程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党务副书记和组织员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对考核不达标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2年没有发展党员、没有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农村党支部进行预告警示,乡镇党委督促党支部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