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719471

有一种力量叫“民心所向”

www.gcdr.gov.cn (2014-04-27) 来源:四川日报

有一种力量叫“民心所向”
37年基层工作经验凝练而成的“民心工作法”,
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4月12日,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长乐华山村又迎来一批客人,开江县骑龙乡20多名党政干部组团前来“取经”。这是近1个月来长乐华山村迎接的第22个“取经”团。“取经”团关注的,不仅是长乐华山村的巨变,更在于长乐华山村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帮武的“民心工作法”。“创新管理聚民心、转变作风暖民心、阳光村务顺民心、强基固本赢民心”——杨帮武总结37年来当村干部,特别是25年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经验,提出“民心工作法”,并用这套独特、实用的治村“土招”,使得长乐华山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
    不久前,省委书记王东明在长乐华山村调研时,称赞杨帮武民心工作法“接地气,老百姓易于接受”,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在我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加以推广。“民心工作法”怎样赢得民心?在基层治理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问民需,汇民力
    摸清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吸纳群众智慧和力量,善做善成
“再忙,这件事拖不得。”杨帮武口中拖不得的事,是长乐华山村村组干部每年初进行的入户调研。截至目前,入户调研已持续10年。“主要了解群众有啥需求,最想办的事是什么,最盼望的事是什么。”在杨帮武看来,调研越细致,解决问题越到位。
    被洪水冲垮的堰沟需重修、种植园需修建蓄水池、秦王桃的销路要拓宽……村民意见收集起来了,怎么办?
    2007年,交通不畅是制约华山村发展的最大瓶颈,“走路不湿鞋”是村民的朴素愿望。杨帮武一边向上争取项目,一边挨家挨户动员。项目争取到了,资金筹集到了,如何让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杨帮武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过几番讨论,最终确定采用“村民自管自建,干部协调服务,包工不包料”的修路方式。
    村民们选出威望高、信得过的代表各5名,分别成立材料管理组和质量监督组,分工负责材料购买、保管、使用和道路质量监督,每笔费用必须由两个组人员共同签字后才能由村上入账,并予以公开。村干部主要负责土地协调、纠纷调解和统筹调度。
    “材料我购买,质量我监督,账目全上墙,心里亮堂堂。”群众打心里满意。“老百姓的事必须公开按照民主程序办理,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受到修路的启发,杨帮武将这种民主管理方式推而广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解决村里的大事上。
    2011年初,杨帮武带领村干部走访农户,就村里的重大事务征求意见建议。43%的农户提出:长乐村六组地处山腰,有滑坡隐患,建议规划建设长乐村新农村综合体。在村民大会投票表决时,该事项以95%的支持率,从村民提议的15项事项中拔得头筹,成为当年“一号工程”。
    经过村民大会形成决议,新农村综合体修建方式采取统一规划设计、自行施工修建的“统规自建”。首批建房的81户村民中,每10户选举1名村民代表组成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理财小组负责采购材料、资金账目管理;监督小组负责质量监管,督促建筑风格严格按规划和相关规定来办;村干部负责协调事务、解决纠纷,并与监督小组共同监督质量。
    在杨帮武的带领下,81栋川东民居风格的“小别墅”很快完工,较“统规统建”方式每户节约50%以上资金。
    在吸收群众智慧的基础上,杨帮武提出要“阳光村务顺民心”,即按照全体村民提事、一户一人定事、村民代表评事、三组行事的“四事”程序,推进民主决策。
    “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老百姓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庙坝镇党委书记何先如认为,“民心工作法”就是群众工作法,将为民感情融入为老百姓办的一件件实事中。
    察民情,顺民意
    村里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多管齐下,激励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村里的各项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为建好和谐文明新村,2004年,杨帮武提议评星级家庭,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十星级文明户”并挂牌,评为“五星级”以下的挂黄牌警告。 (下转03版)
    长乐村六组村民赵小云不赡养80多岁的老母亲,和兄弟约好的每月200元生活费也不掏。村上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时,给他评了最低等级(四颗星)。不久,赵小云的儿子相亲,女方父母看到他家的四颗星,不同意这门亲事。赵小云也羞愧得抬不起头,主动把赡养费交给母亲。后来他与邻里关系逐渐融洽,他家的四颗星也升级成八颗星。几年来,长乐村、华山村共评选“五好村民”102人、“十星级文明户”89户。
    为激励老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杨帮武组织村民深入开展良心、孝心、爱心、齐心“四心”教育,组织村干部进院入户宣讲政策、法律、恩情、道德;每季度邀请有关部门举办一次政策、法律知识讲座;每年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彰先进村民、鞭策后进村民。
    光靠教育不能解决矛盾纠纷,怎么办?
    谢应凤与王学兵本是一对好邻居。2009年夏天,两家为争坝子晒粮食大打出手。谢应凤因伤势较重,住院花去1000多元。出院后,谢应凤向王学兵提出索赔未果,找村里调解。杨帮武派出两组村干部,一组约谈双方当事人,另一组寻访在场人。在调查基础上,按照责任大小提出医药费分摊方案。谢应凤不服。杨帮武又召集当事人、村干部、所在组村民小组长、在场证人到村调解室调解,并请村民代表旁听。经过再次调解,谢应凤表示满意。
    通过多次矛盾纠纷调解,杨帮武总结提出民事纠纷要区别对待,并推行“小事‘握手式’调解、大事‘庭审式’调解、难事‘开放式’调解”方法。
    在解决矛盾纠纷基础上,杨帮武又总结出“四招”管理:以急为先抓维稳,以和为主抓调解,以治为要抓安全,以人为本抓信访。如今长乐村、华山村邻里关系和睦,实现零安全事故、零上访信访、零刑事案件。
    在杨帮武看来,汇聚民心的方法不仅包括这“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帮老百姓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李主任,我娃儿的户口上好没有?”4月9日是庙坝镇赶场日,在镇民事代办中心值班的长乐村村主任李少祥接到来自福建厦门的电话,这是在外打工的村民李万超打来的。
    李万超的儿子半岁,出生在厦门。几天前,他将孩子上户口的相关证件转交给村干部,请村干部帮他交到镇上的民事代办中心。“我刚从派出所过来,你娃娃的户口已上好。”李少祥的回话让李万超吃了定心丸。
    为解决群众办事难,杨帮武想出民事代办妙招:成立民事代办中心,村组干部作为代理员,为群众办事;将民事代办内容、流程和代理员联系电话印成小册子,分发到农户;每逢赶场天,村组干部到镇代办中心,对群众需办理的事项代为办理。对群众信访、申诉等事项,在法规和政策范围内,由村组干部代为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群众动嘴、干部动腿,不收一分钱,事情办得巴巴适适。”李万超说。
    聚民智,赢民心
    探索按相同产业建立党小组,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无产业,不兴村。”自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起,杨帮武就立誓带领两村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发展如何破题?怎样整合资源、激发群众智慧?
    “搞种植业的党员与搞养殖业的党员在一起,很难说得拢。”杨帮武观察发现,农村党员因从业的分散性、文化的差异性及外出的流动性等原因,按行政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其弊端日益凸显。2008年,长乐华山村探索将从事相同产业或同类产业的党员编入同一党小组,建立运输业、种植业、养殖业3个“同产业党小组”。
    以前,村里6名搞运输业的党员,由于工作时间原因,很难参加组织生活。组成运输业党小组后,因工作性质相同,组织活动迅速开展起来,还义务为村里清运垃圾、帮助群众运送物资。15名特色种植业大户党员组成了种植业党小组,不仅为群众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还带动群众发展秦王桃1000亩、红脆李800亩、核桃400亩。“现在的组织活动‘合胃口’,我们不但能及时知晓党的政策,还学到最需要的种植技术。”种植业党小组党员许云学说,如今他还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带动发展红脆李专业户11户。
    一番探索,杨帮武看出了门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谋发展、促发展。”为此,他提出强基固本赢民心,创新建立同岗位、同产业、同地域“三同”党小组,优化组织设置,推动全村产业发展。
    结合两村发展和建设所需,将设岗定责后选择相同岗位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建立村道管护岗、维护治安岗、义务服务岗、文明务工岗4个“同岗位党小组”。
    将居住地相近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建立大店子、兔儿垭等6个同地域党小组,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我们组的党员相互间啥情况都晓得,解决处理问题没有隔阂。”年近八旬的严家沟党小组老党员严永坤说。
    小组活动对路对味、内容充实、有声有色,激发了联合村党支部活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去年,华山村、长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037元、11551元。
    2012年,大竹县在全县村党组织中推广“民心工作法”。目前,达州市把杨帮武的“民心工作法”作为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