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8148190

借力市场 激发国企人才队伍活力

www.gcdr.gov.cn (2014-05-15) 来源:四川日报

24户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面向海内外市场化选聘39名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负责人认为此举旨在——
借力市场 激发国企人才队伍活力


   5月14日,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共同发布的《四川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公告》引发各方关注。
    24户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面向海内外市场化选聘39名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其中高管12名、中层27名。这是我省首次集中开展国企人才市场化选聘探索。
    在《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之后,我省旋即启动市场化选聘工作。这一率先举动将为国企改革带来什么?此次市场化选聘有什么特点?   

此次市场化选聘基本实现“全覆盖”

    “市场化选聘就是着眼激发国有企业人才活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戴允康介绍,市场化选聘是要进一步突出国有企业的企业特点,构建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减少行政任命管理人员,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我省此次集中市场化选聘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特别是拿出不少高管职位进行选聘,这对我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来讲还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
    从此次公开的市场化选聘岗位看,一方面突出专业要求,着力引进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后备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突出改善班子结构,强化自主创新和推进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
    此次市场化选聘基本实现“全覆盖”,除了正处于改制重组撤并过程中和当前经营困难外的24户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全部参加。但是,公开选聘的39名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对整个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而言,仍是少部分。
    “这一少部分就是很好的开始。”省国资委主任刘国强表示,此次市场化选聘,一个企业只选聘一两个人,尽管人数少,但可以产生“鲶鱼效应”,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我们正在研究选择一些企业进行经理层整体市场化选聘管理试点,通过‘两条腿’走路,加快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步伐。”

用不用人?决定权在企业

    早在1994年,我国就已开始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但企业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不仅增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还影响企业内部活力,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
    此前,包括我省在内的不少省市已尝试过公开招聘,旨在以拓宽选人视野为突破口,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这次市场化选聘与过去公开招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实施主体的变化。”戴允康介绍,过去公开招聘高管人员,都是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体,上级主管部门全程把关和筛选,并决定聘用人选,最后只由企业履行聘用手续。“此次市场化选聘,企业董事会的用人权将体现更加充分。人选的面试、考察均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最终聘用谁也由企业决定。”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是搭建平台,统一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和专业测试,在全过程加强指导监督。
    落实企业董事会选人用人权,从选聘职位的确定就已经开始。此次市场化选聘历经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选聘职位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人才队伍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企业需求统筹确定,既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又较好体现了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推进企业班子建设和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总体考虑。   

既要市场化“进”更要市场化“出”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以聘任制、任期制和经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义务,推行契约化管理。
    这一要求,在此次市场化选聘中将率先尝试。
    此次市场化选聘,实行契约化管理更为关键。“简言之,就是既要市场化‘进’,更要市场化‘出’,即身份的市场化。”刘国强介绍,过去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后,所有的选聘人员全部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给后续的考核评价、薪酬激励、退出机制等方面都带来问题,不能充分激发人才的潜能”。
    “此次市场化选聘的所有人员,全部都将实行契约化管理。”省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处长杨会思介绍,企业董事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聘用人员协商后签订聘用合同,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对选聘人员进行年度及任期考核,并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决定是否续聘和实发薪酬,实现机制上的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也就是说,选聘人员的身份是市场化的,是职业经理人。”
    市场化选聘人才同样也有其他职业发展通道。公告特别加了一条,“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聘用人员,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后备人选,加强培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