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5256738

【新春走基层】三会村变了新模样

www.gcdr.gov.cn (2016-02-14) 来源:苍溪印象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县214个贫困村都相继发生了可喜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适度规模的种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村民们的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2月10日,记者来到五龙镇三会村,实地探访三会村及贫困户一年来的变迁。

车子刚刚驶入三会村,拓宽的园区道路、标改成形的塘堰、成片整理好的园区产业基地立即映入眼帘,一个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记者联系上三会村“第一书记”谭舟,据他介绍,自去年精准扶贫以来,三会村共改土1000亩(其中整理猕猴桃园800亩,整理油牡丹园200亩),修建园区主干道5公里,次干道路基工程3公里,启动了12口塘堰标改整治,已有8口基本完成,高标准完成三会村整体建设规划,基本完成三会园区旅游规划设计,选定并即将开工建设新村聚居点3个。

沿着宽阔的园区新建道路,记者来到了贫困户王显聪家,青瓦、白墙、尺子拐川北农居经过风貌打造提升后,显得格外惹人喜爱。

王显聪夫妇俩一边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一边照顾着自家新购买的100只鸡仔儿。“以前房子很简陋,外墙多处破裂,一直都想改造,可是苦于没有这笔资金。”谈及他家的土坯房改造,王显聪显得有些激动:“是党给了我们温暖,是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就新年打算,王显聪告诉记者,春节后,他要把鸡舍修建好,养好这100只土鸡。王显聪算了算他家的收入账,“流转土地3亩,年收入1200元;出栏土鸡100只,年收入10000元;园区务工200天,年收入16000元......”瞧着面露微笑的王显聪,记者似乎看到了他家来年欣欣向荣的光景。

离开王显聪家,记者见到了正要去打理猪场的贫困户潘洪权。潘洪权是三会村最早养殖生猪的产业户之一,由于前些年养殖技术不成熟,加之养殖场规模较小、市场猪价不稳定,接连几年的亏本,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笼罩上了欠账的阴影。

“要我说,这个精准扶贫真是搞的好,帮扶干部与我们硬是心连心……”潘洪权说,为了扶持他家的养猪场,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多方筹措资金,帮助规划选址,还多次与温氏集团交涉争取项目。现在,他家的猪场已与温氏集团达成协议,采取托养模式,在技术、销售等环节得到了大力支持。“现在这个猪场占地2000平方米,预计3月底完成投资建设。等猪场建成投产后,一次性圈养可达400余头,年出栏生猪可达800余头,年收入可达12万元左右。”谈及建设投产的猪场,潘洪权信心满满。(记者 罗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