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关工委:
让每个孩子不因贫困辍学
本报讯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藏乡木里的高山峡谷,木里县关工委以精准扶贫为中心,迅速聚焦97个贫困村“五失”青少年,用实际行动关爱和帮扶贫困家庭的孩子,保证每个孩子不因贫困辍学,不因家庭困难而让梦想破碎。
木里县关工委深入贫困村组,对失亲、失管及家庭困难的初高中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按照因人施策建立关爱帮扶档案,精心关爱,精准帮扶。采用奖金激励方式,向郭登强、兰卡布池、扎西祝玛等14名考入本科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每生发放了2000元的助学奖励,对撒达次尔、苏毅等28名“五失”儿童提供了14000元的一次性健康成长帮扶资金。
木里县关工委主要负责人为“五失”青少年分析了当前木里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介绍了木里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告诫同学们要为生长在幅员辽阔、资源富集、风土人情浓郁的这片热土而感到幸福;要学会珍惜,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的困难,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各界的关爱,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要在党和政府的温暖怀抱中努力学习,争取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建设家乡,争当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守党纪的新一代。
在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木里关工委将精准扶贫,精心关爱“五失”青少年形成常态,进一步健全“五失”青少年档案,做到关爱到心,帮扶到人。尽量不漏一人,不落一户。积极呼吁和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关爱因病、因灾、因毒、因残、因失踪、因服刑等原因造成的“五失”青少年,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明天,共同关注未来,共同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确保每个“五失”青少年都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进校读书,长大后奉献家乡,服务社会,牵手“五失”少年在脱贫攻坚路上戮力前行。(陈兴国)
开车从西昌出发,沿西巧公路翻过大箐梁子,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海拔2200余米的普格县特补乃乌村。
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产业支撑乏力,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人均年收入仅为2457元。
如今,一座座崭新的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一亩亩烤烟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作战图的全面
2014年7月,特补乃吾村被确定为贫困村,识别贫困户54户,178人。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8月29日,乡政府办公室。
一张特补乡精准扶贫作战图格外显眼。图上,总体思路、脱贫目标、指挥体系、全乡五个贫困村退出时间表,一目了然。
2016年,退出2个贫困村,庙子湾村、特补乃乌村;2017年,退出2个贫困村,胜利村、红岩村;2018年,退出1个贫困村,甲甲沟村。
墙上,特补乡脱贫攻坚贫困建卡户信息表、特补乡产业脱贫攻坚作战图、特补乃乌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战图……应有尽有,全面细致。
从作战图,到明细表,明确到村,落实到人。乡党委书记日黑此哈介绍,特补乃乌村的脱贫攻坚规划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战图都是在前期反复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普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补乃乌村精准扶贫工作,统筹县级各部门资源,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打好特补乃乌村扶贫攻坚战,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研究特补乃乌村精准扶贫工作。
联系卡的精准
在特补乃吾村二组米色色土家门旁,挂着一张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联系卡。在这张联系卡上,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耕地面积、计划脱贫时间、巩固提升时间、脱贫攻坚进程、七个一批类别、“五个一”联系帮扶、精准施策等内容都写得很清楚,尤其是县级联系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农机员的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都填在了卡上。
精准扶贫,从一张小小的联系卡上体现了“精准”二字的要义。在为米色色土量身定做的帮扶措施上,总共有六条:1、改善住房条件,扶持50000元资金。2、2016年养3头猪(2头母猪),乳猪出售16头,预计纯收入5000元。3、政府性补贴:草原补贴收入50元,粮食直补1400元、退耕还林1700元、低保收入1080元。4、科学嫁接、管理200株核桃,预计2018年全部挂果。5、村规民约促移风易俗,严禁大操大办,每次节约开支3000元。6、技能培训:每人至少掌握两门以上的种养技术。
摸穷底,拔穷根。除了米色色土家,特补乃吾村还有53户建卡户,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发展需求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做到了“扶哪些?谁来扶?怎么扶?”。
承诺书的细节
时间回到2016年5月24日。这一天,特补乃吾村三组的阿品日夫第一次签订了承诺书,庄重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这是一份农户环境卫生整治承诺书,他代表全家向村委会承诺:保持自家室内外卫生整洁、干净,坚持每天打扫一次;保持自家门前路段卫生整洁、干净,坚持每天打扫一次;不在门前公共路段上堆垃圾、堆柴垛、堆建筑材料、堆牲畜粪便,所有的垃圾全部集中到指定的卫生坑内;坚持洗脸、洗手、洗衣服,保持个人卫生干净。
若做不到以上四点,成为卫生最差家庭,则按村委会要求,在新村建设中不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阿品日夫明白,签了字,按了手印,以前的很多习惯都要改了。
其实,承诺书的背后,是特补乃吾村移风易俗助推精准扶贫的真实写照。
奔小康的信心
对症施策,精细推进。
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出资2385.5万元,承担该村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楼和村民住房改善扶贫项目。
来自普格县委宣传部、县残联的精干工作人员组成的驻村工作队,以“结对子”的方式,深入农户家中,定点定人帮扶贫困群众。
狠抓烤烟、核桃、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发展,狠抓道路交通、新村住房、农村安全饮水、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狠抓教育、卫生计生、禁毒防艾等工作,重新修建村活动室、新建1所村幼儿园……
如今,省、州、县、乡齐发力,为特补乃吾村打出扶贫组合拳,不脱贫誓不罢休。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正改写着特补乃乌村群众脱离贫困的历史!
本报记者 兰年尔轨 唐刚
雷波开展脱贫攻坚业务培训
本报讯 8月26日至27日,雷波县举办了2016年57个摘帽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参加的“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法规及财经业务培训会”。
据悉,此次培训会的召开是按照雷波县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实施要求,为了加快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和该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抓牢抓实精准扶贫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全县今年57个摘帽贫困村“村貌改变、基础改善、产业支撑、生活改观、民生保障”总体目标的实现。
会议指出,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是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指挥员、操作员和宣传员,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认真学习好、掌握好、实施好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做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带头人,扎实推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农村廉政建设,圆满完成今年的贫困村摘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