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期,普格县13个贫困村的210名群众参加了焊工劳务品牌培训。从单纯以劳力换取工钱到专业技能务工赚钱,210名贫困村群众心里亮堂起来。
在普格,通过分期、分类推进农村劳务培训,更多的技能型农民正走出“农”门,在综合劳务输出中加快脱贫进程。
各类培训有序推进
20岁的阿沙是普格县特兹乡人。17岁起,他就开始到外省建筑工地打工,月均收入2100元。
“我家地少,妹妹在校。虽然我打工比种地收入要高一点,但外面的工作越来越不好找,还是那些有技术的人吃香”,阿沙说,“去年彝族年回家就没再外出,在家考了货车驾驶证,还想拜师学一门手艺”。
今年7月,听说县农办在乡里举办焊工劳务品牌培训,阿沙第一时间赶去报了名,和同乡79名村民一起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
“虽然还不是熟练工,但有了‘功底’,工作肯定好找”,阿沙告诉记者:“先攒钱,后买车”,“2018年,我家四口人年收入5万元的目标包在我身上”。
和阿沙家一样,随着这几年全县劳务培训向贫困村“倾斜”,5000多人次贫困劳动力参加了焊工、厨师、彝绣和泥瓦工培训,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年均收入增长到1.8万元。
记者从县农办获悉,自2009年凉山州实施“双百工程”以来,普格县累计开展农村技能培训3.5万人次;4.3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年收入突破4亿元。
为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
从打破“单靠出卖体力外出打工,就业难度大,工资待遇也低”的症结,到加快培训有技能、有特长的技能型农民,普格劳务技能培训不断优化升级。
“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高新科技的应用,普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比例不断攀升”,“培养技能型农民工,是我县疏导富余劳动力,助推二、三产业繁荣的有效对策”,普格县农办负责人介绍道。
“优化升级农民技能培训方面,我们一是健全政府主导,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培训;二是引入用工单位点对点对接培训”,该负责人说。
在2016年9月7日普格县花山乡举办的劳务对接座谈会上,来自广东惠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用工企业负责人,就工企对接、劳动保障、技能培训等事宜与普格劳务部门展开洽谈并达成共识。两地“短板互补、互利共赢”的劳务开发合作,为普格农民工开启了更多就业大门。
除了这样点对点对接,普格县目前还重点培养了102名本地劳务经纪人,他们同样为全县外出农民工解除了工资待遇、劳资纠纷、劳务保险等诸多后顾之忧。
“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孤军奋战了,现在有政府和经纪人撑腰,那是干得多就挣得多,肯定好噻”,前往攀枝花市打工的花山乡红星村村民王志军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鼓励民工返乡创业
花山乡30岁女民工赵智琴返乡养猪6年积攒百万元财富的经历,成为普格返乡民工创业的榜样。
“仅2016年,我县就举办返乡民工创业培训2期,40多名返乡民工参加了培训,我们建立了相关台账,积极为创业民工提供跟踪指导服务”,普格县劳务输出办公室黄芳向记者介绍。
在普基镇文倡村,40岁的李辉依托国家政策扶持返乡创建金洞子生态鸡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三年时间从20户发展到123户。目前,养殖户年均收入已达2万元以上,其中参加合作社的20余户贫困建卡群众依靠科学养鸡全部摘了“穷帽”。
政府因地制宜引导、部门结合实际扶持,这充分激发了返乡民工创业激情,他们积累的致富技能和积攒下的创业资金,加速了贫困村群众致富的步伐,成为治贫、治愚的“领头羊”。
而来自普格县工商登记部门的数据同样显示,普格县近三年注册登记的300余户个体工商户中,返乡民工是法人的占了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