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5187422

“三龙村们”命运改变了

www.gcdr.gov.cn (2017-08-01) 来源:四川日报

  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改革一年多

  难点

  7月28日下午,室外气温已经达到36℃。广元市朝天区东溪河乡三龙村的村民们躲在村口的树下纳凉。

  眼下正值水稻拔节的关键时段,高温天气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但村民们一点也不着急——全村共有10座山平塘、25口蓄水池,以及12公里的水渠,村民们只要打开田头闸门,就足以让水稻喝饱。

  这些水利设施都是去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去年4月,我省正式启动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改革,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正是其中七项核心任务之一。被列入建设范围的三龙村,也由此改变命运。

  □本报记者 王成栋

  1增水源

  建“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土地成“香饽饽”

  两年前,三龙村还是另外一幅景象。

  “遇上现在这种天,就得下山去背水,能保多少就保多少。”三龙村村支书罗德芳说,三龙村地处秦巴山区深处,全村90%以上土地都是坡地,土壤保水能力极差,但村里只有5口蓄水池,遇上干旱年景,积蓄的雨水必须优先保证人畜饮水,“这地就成了望天田。”

  也因为水利基础差,三龙村的人均收入长期低于广元市平均水平,属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3000元。”罗德芳说,这些收入的主要构成是外出务工,“田里确实收不了好多”。

  去年,三龙村被纳入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改革范畴,获得省市区三级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近800万元。在朝天区水务局的指导下,当地采用“长藤结瓜”的建设思路,以农户投工投劳的方式修建了覆盖全村的灌溉系统。

  所谓“长藤结瓜”,即依照地势在全村合理布局山平塘、蓄水池,通过蜘蛛网一般的水渠将山平塘和蓄水池连成串。“实现了对雨水、山洪的梯级拦蓄,也可以让各处水源互通互联,相互补给。”朝天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三龙村灌溉面积从400亩增加到了1300亩,土地成了“香饽饽”。

  “有水了,水果、水稻都长得好。”7月28日傍晚,三龙村蔬菜种植大户罗家林忙着给西红柿浇水。上半年,他流转组建的50亩蔬菜基地收入超过30万元。

  在三龙村,罗家林并不是个例。据统计,近两年当地返乡创业的农户已有50余人。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已经突破5000元,摘掉了“贫困帽”。

  放眼至全省,“光是水源建设这一项,去年就解决了667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全省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5亿立方米。

  按照改革方案,在2020年,全省要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0亿立方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不断完善,新村水利基础不断夯实。“从现在看,完成这个任务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省水利厅建筑处处长钟新介绍,2016年,全省累计开工蓬溪船山灌区、土溪口水库、黄石盘水库和李家岩水库共计4座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严考核

  发放小农水产权证,工程要修也要管

  在修水渠的同时,朝天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召集了三龙村全体村民发本本。这本本,就是小农水产权证。

  “修了就要管好,每家每户的管护范围、管护责任,产权证上都有。”罗德芳说,这比由村集体承担管维修职责好得多。

  此外,在让庄稼喝饱水的同时,从去年6月起,三龙村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水渠、自来水一起修的。”罗德林介绍,与水渠一样,自来水也有维修人员,“从水费里面扣,村里有专人管。”

  修得好和管得好之外,还要求水利设施修得快。

  广元市水务局副局长谭东全透露,去年,方案下发还不到一星期,广元市就对各村的情况作了一次摸底,“然后倒排工期”。以朝天区为例,33个被列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范围内的旱山村,均以挂图作战的方式,标注各村各项具体工程建设工期、进度表和责任人。

  之所以要抓管理、赶进度,除入围村必须要在当年完成摘帽任务外,还与今年上半年的核查以及方案执行的考评办法有关。省农水局农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方案执行之初,我省就明确对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进行一年一评估和一年一通报。评估之前,省水利厅将会在每个市州抽查两个县(市、区),再分别抽取两个幸福美丽新村,重点查看水利工作成效,核查内容涵盖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水源工程建设、水利扶贫工作、水利工程管护等7个方面。

  3谋未来

  今年起创建“水美新村”,补足水生态短板

  截至6月,我省已通过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改革,完成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3138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21.75万亩。

  “接下来,我省还将会通过更多举措加快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重点是让农村美起来。”省水利厅厅长胡云透露,近期,省委农工委、省水利厅已联合启动“水美新村”创建活动。

  “水美新村”的着力点,正是水生态综合整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其具体目标是,从今年起至2020年,全省每年创建20个“水美新村”。首批入围的建设村落,将会从村内水域面积占比较高、水景观较为突出的村落中选出。

  “当然,肯定有一些参照指标。”前述省农水局农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具体指标为:在水安全保障上,入围村的集中供水率超过85%,自来水普及率达75%以上,小型供水工程保证率不低于90%,且水量水质达标;水资源方面,在山区、平坝和丘陵地区,灌溉率要分别超过60%、95%和70%;配合河长制实施,落实村级河(段)长,严控农村地表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达标,并通过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对村内沟渠、河塘和岸坡进行疏浚、整治。

  “总之,我们的要求是,农村不仅要有水吃有水用,还要用得好;幸福美丽新村不仅要富起来,还要美起来,这才名副其实。”省农水局农水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相关评选要求已经下发,第一批评选村落名单将会汇集到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