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四川的网络扶贫案例,为什么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闪亮登场?
一个“转身”
李君,一名“85后”的小伙子,他还有一个身份——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他扎根秦巴山深处的苍溪县岫云村十个年头,带领这个贫困村探索出一条脱贫奔康路子。
在12月4日上午的论坛上,李君是第六位出场演讲的嘉宾,排在他前面的是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
邀请村支书做主旨发言,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4年历史上的第一次。在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同样来自四川的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网络扶贫案例也受邀现场展出,成为唯一来自基层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展出案例。
两个四川的网络扶贫案例,为什么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舞台上闪亮登场?答案就在两地的农民从贫困户到电商的“转身”之中。
巧用互联网思维
“85后”村支书阐释农业共享经济
刘强东演讲完,李君登场了,留给他的只有10分钟时间。
可能有些紧张,开头几句话还有些拘谨,但很快他就放松下来。摸了摸胸前的领带,李君用普通话简单利索地向大家介绍,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是咋个告别贫困的。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共享经济,主要在大城市。其实在农村也可以发展农业共享经济。”李君侃侃而谈——
岫云村以及周边村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打造岫云村品牌,他们在成都市开设了首家扶贫体验餐厅,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消费者不仅可以在这里吃饭,体验岫云村农产品的品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定制岫云村的农产品,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溯源观看、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
“应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了农产品品质和供需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岫云村的品牌和农产品实现了高价值。”李君说,现在的岫云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成为了四川省的省级四好村,并且带动了周边近100个村的留守群体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细化高品质农业。
“这样的案例很生动,也很有趣,将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方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信息技术事业部主任塞缪尔·瓦拉斯·格瓦拉先生听了后感叹。
被互联网“推着走”
小镇贫困户变身网络创客
村民如何从贫困户变身网络创客?安州区晓坝镇受邀参会,带来他们的探索。
4日,晓坝镇齐心村村民周德财正在用手机直播他的养鸡场。通过网络,这一幕显示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屏幕上。
“周德财们脱贫奔康的每一步,都是互联网‘推着走’的。”晓坝镇的参会代表高波现场讲解:
最初,发在朋友圈里的贫困户周德财家的一组照片,让不少网友看得心酸。一些爱心网友决定出资两万元,为他买鸡苗、购农资、搭圈舍。很快,600只土鸡出栏了,鸡蛋和土鸡的销路又成了新问题,最终解决仍然靠网络——在农民夜校学习后,开网店,搞网商。
从之前不太会用手机,到网络直播喂养场景,周德财自己都觉得像做梦一样,如今他家年收入达到5万元。
在晓坝镇,网络扶贫给贫困户带来命运改变,不仅是周德财一家。一年多来,晓坝全镇建起村级电商服务站3个,发展网络创客、微商200余名。
晓坝镇探索的内容越来越多——在网络扶持方面,搭建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可视化“大数据”展示中心;在信息服务方面,帮助贫困户“先富脑袋”;在农村电商方面,掀起“锄头革命”…… 一路走下来,晓坝镇在互联网道路上飞奔。
“啥是互联网+扶贫,这真是生动的案例。”来自河南新乡的现场观众姚朝阳对晓坝镇的展示由衷点赞。
网络扶贫故事有魅力
四川基层探索引众多企业谋合作
四川小镇小村的网络扶贫故事,吸引了互联网大会现场的众多观众,更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和平台。
演讲结束后,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走上来,主动给“85后”村支书李君递上名片。现场参会的银行代表也找到他,希望正在进行的农业项目能有机会在岫云村试点。
李君一整天都很激动,他说,这回参会太值了,“以前想要对接大公司和平台来帮扶,根本没机会搭上话”。
会议茶歇期间,他还跟刘强东热聊。“我们非常欢迎京东来到我们岫云村,你要来了,请你当名誉村主任!”刘强东笑答:“不敢不敢,岫云村有你这个优秀村支书就够了。我们今天才和凉山州签约,精准扶贫,我们还有新动作!”
高波同样也收获不少。主题展示会结束,他收获了厚厚一叠名片,有互联网企业的,有银行的,有创业公司的,成都、四川、江浙,乃至北京的都有,大家对晓坝镇的互联网之路很感兴趣,相约一起找机会合作。
亚洲教育网负责人周雨倩认为,晓坝镇脱贫奔康的思路很赞,互联网思维下,资源更好共享才能多赢,“我们有不少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更多地向农村学校分享,既能让更多孩子受益,公司也能下沉寻找更多合作方。”
高波说,这一趟,还有个愿望没实现,“没能和马云对个话,让他帮我们出出主意,在互联网时代,脱贫后,我们村怎样才能走得又快又稳。”(本报记者 阮长安 12月4日发自浙江乌镇)
#SplitPageHere#
从鼓钱袋到富脑袋
我省借力互联网,为贫困地区脱贫奔康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根网线
行动
“这是五黑鸡,那是绿皮蛋!”12月4日,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齐心村贫困户周德财手持自拍杆,做起了网络直播。“直播卖鸡蛋后,销量增长4倍多。”计划今年脱贫的周德财,考虑明年扩大规模。
同一天,距离晓坝镇上千公里之遥的浙江省嘉兴市乌镇,来自全球各地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与会者,近距离参观了晓坝镇“网络扶贫”展区,这是全场唯一一个来自基层的网络扶贫展出案例。
周德财何以摇身一变成为直播“网红”?晓坝镇又何以跨越千山万水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这一切源于我省借力互联网,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为脱贫奔康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实践。
□本报记者 侯冲
百花齐放 各地竞相探索网络扶贫模式
一根网线,打开的不仅是贫困户钱袋子,还是外面世界的一扇窗。
来自凉山州喜德县东河乡瓦尔村的黑吉,今年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能圆大学梦,黑吉要感谢一位特殊的“老师”。在他的高中学校,每个教室都装有一套祥云网络教育系统。通过该系统,这里的学生可以随时看到成都石室中学的课程。互联网远程教育让该校78名考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6人进入重点大学。
不仅治教育“穷病”,网络扶贫还可以治愈身体疾病。去年11月初,年仅5岁的树云在阿坝州金川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为他看病会诊的是远在几百公里外的省人民医院专家。金川县人民医院医生将树云的病历、X光片等通过一款手机客户端传送到省人民医院,专家会商后,做出了必须马上手术的决定。传输网络数据的光纤,就像是树云跳跃的脉搏,方便几百公里外的专家把脉问诊。
网络扶贫能救命,也能防风险。为防止贫困户因灾因故致贫返贫,泸州市龙马潭区政府依托互联网金融服务,今年为2000多户贫困户购买“扶贫保”保险。保费为每户(2人)50元,家庭人口每多一人增加30元。出现意外后,每户农民最高可获赔偿4.5万元,意外伤害身故、残疾赔偿2万元。
“网络扶贫让贫困户享受到互联网金融服务。”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资本市场和保险服务功能,为贫困群众提供人身意外、疾病死亡和家庭财产保障。
从鼓钱袋到富脑袋,从看疾病到防风险,我省各地积极探索网络扶贫模式,助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康路上越走越快。
百尺竿头 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聚力
位于凉山州昭觉县的“悬崖村”幼教老师吉伍尔洛回忆,刚到村子时,只有悬崖边才有手机信号。而现在,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跟远在西昌的妈妈视频通话。
“悬崖村”的变化是我省网络扶贫持续推进的缩影。今年年初,四川被纳入全国首批网络扶贫试点省。我省锁定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和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网络覆盖持续提升,今年370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数字鸿沟被弥合;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四川省扶贫特产馆”组织41个县1500余种农特产品上线销售,贫困户户均增收590元;网络扶智扎实推进,全年新增互联网学校200余所,目前阿坝互联网接入率为87.5%,甘孜、凉山为70%;信息服务广泛开展,今年我省要建成17121个益农信息社,覆盖全省贫困县八成以上行政村……
互联网大咖也来助阵网络扶贫。12月2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入川,与我省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领域展开合作交换意见。12月4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上,凉山州昭觉、越西两县与京东、蒙牛、微医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无不“剑指”贫困。
“这是网络扶贫下一步重点。”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进一步向大小凉山、高原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聚力,因地制宜实施“双百工程”等重点项目,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网络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