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实行发展党员“四个强化”工作法,大力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管理与规范,确保了工作得以有力有序开展。
强化全域指导,确保科学发展。全区始终把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党建、干部人事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促其对该工作“高看一眼”“多爱一分”。结合摸排实际,及时加强对各基层党(工)委发展党员的分类指导,严明发展标准、严格发展流程、严肃工作纪律,切实增强了各基层党(工)委发展党员的责任感。同时,积极搭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络机制,畅通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科学有序。
强化过程监督,突出质量发展。一是严把发展流程监督关。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始终严把组织推荐和群团推优、发展对象群众座谈覆盖面和意见建议、发展对象公示、支部大会讨论等“重点关口”,切实增强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去年,1名入党发展对象因信访原因被暂时搁置发展。二是实行发展党员积分制度关。即坚持对新发展对象的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平时表现等为内容进行考察和评估,切实把发展党员工作做细、做实、做深。三是增加群众考评系数关。尤其是在农村发展党员时,明确要求了群众参与座谈的人数比例,切实使发展党员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真正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服务群众技能硬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强化难点攻坚,破解瓶颈发展。一是消除“村级空白”。对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建立预警,实行台账重点管理,及时“扯扯袖子”敲警钟、“揪揪耳朵”提个醒。二是打破“近亲繁殖”。采取以“三推荐、两公示、两预审、一票决”为主的“3221模式”,确保了发展党员在村党组织的基本全覆盖。三是补齐“后备”不足。加大在留守农村优秀青年、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优秀人员、优秀复转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技术标兵、业务骨干、专合组织带头人等群体中培养积极分子的工作力度,有效地拓展了“活水源头”。四是解决“两新”发展难。建立“两新”发展党员指导帮扶机制,实施党务工作者指导、行业主管单位联系、辖区党组织协助“三方”帮扶,力促“两新”发展党员有起色。
强化制度建设,促进规范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党建考核机制。逗硬落实年度党建目标考核,2015年,全区共有5个镇因发展党员工作不力而在年终党建考评中受到了扣分惩罚。二是建立健全管理规范机制。针对以前各基层党(工)委发展党员工作完成后,因未及时建立健全后续管理规范机制,加之组织干部交流和工作交接不连续问题等,导致大部分党(工)委拿不出党员管理台账、无法查找往年发展党员情况等乱象,区委组织部明确要求各基层党(工)委必须建立健全新发展党员管理台账制度、发展党员批文和文件上报备案制度、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归档制度等,确保了全区发展党员工作走上路径化、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