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157599

渠县突出党建领航主动服务脱贫攻坚

www.gcdr.gov.cn (2016-03-28) 来源:四川党建网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渠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这条主线,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把党的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和扶贫互促进双丰收。

夯实基层基础 建强扶贫“指挥部”

依托“三区四路五线”党建示范带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元,对全县566个行政村(社区)办公场所进行集中升级改造,优化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切实把农村基层阵地打造成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桥头堡”。以新一轮“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挂包、部门单位定点帮扶、乡镇党委重点扶持、先进后进认亲结对“四级联动”整治工作法,有序整治了63个班子不团结、带富能力不强的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行“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户”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355”工作法,通过实行“保姆式上门服务”、“应急式跟踪服务”和“定期式走访服务”等特色代办服务,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群众新格局。

坚持双向发力 选好扶贫“指导员”

始终把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抓手,按照县委统筹、部门推优、乡镇主导、因村择人原则,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测评、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择优挑选13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实现第一书记选派与贫困村帮扶需求有效对接、全覆盖。制定出台《渠县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第一书记下派期间与原单位的工作完全脱钩,组织关系转到派驻村(社区)党组织,由乡镇党委将其纳入村干部日常管理。建立日常考评、民主考评、工作考评、实绩考评的四级考评体系,推行“群众60分、乡村干部20分、组织考核20分”的100分综合考评机制,县委组织部、县直工委和派出单位组建联合督查组,定期对第一书记工作履职情况进行测评,对工作无进展、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召回,确保第一书记选派实现派出接收双向择优、干部群众双面满意。

强化专题培训 打造扶贫“主力军”

整合党员干部教育、扶贫移民、就业创业、商务、科技等职能部门培训资源和项目,精心制定党建知识、扶贫政策、创新创业思维拓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互联网+扶贫“五大板块”教学菜单,重点对1500余名下派“第一书记”、群众工作组、村(社区)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进行“菜单式”集中培训,着力提升其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结合渠县“五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人才示范带”建设,在三板、中滩、李渡等乡镇挂牌成立产村一体化40余个现场教学基地,适时组织扶贫干部和有创业意向的贫困群众开展现场教学,帮助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创新开展脱贫攻坚“九比九看”活动,分季度、按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采取研讨发言、现场参观、案例分析等方式交流心得、展示成果,不断提升基层一线干部扶贫攻坚能力水平。

创新帮扶方式 拓宽扶贫“新路径”

针对全县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二,全市贫困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实际,大力推行双“321”工作法,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帮扶模式,由党组织牵头,发挥基地和党员产业大户传、帮、带作用,采取资源入股、转包承租、劳动务工、发放种苗等形式,带领贫困农户抱团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与基层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创新实施“农村党建电商扶贫”计划,利用全县电子商务、智慧农村建设资源平台,邀请专业电商培训专家与驻村帮扶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建立“一对一”的孵化指导关系,全力解决“电商扶贫”在人才、技术、沟通、营销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畅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6300余名贫困户实现了就地就业。结合“善行渠县”建设,开展“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动员两新组织、在外成功人士和公民个人,开展认修一条路、认建一座桥、认挖一口塘、认盖一户房、认发展一片产业、认资助一个贫困孩子“六个一”爱心扶贫公益活动,累计共捐资18653.86万元,修路98.6公里,建桥4座,新(改)建山坪塘98口,解决集中饮水点5处,盖房82户,发展产业19660亩,资助贫困孩子19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