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8631509

开江县:党建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www.gcdr.gov.cn (2017-09-20) 来源:四川组工网

破解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四川省开江县地处秦巴山区特困地区,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近年来,开江县围绕“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党建聚组织、聚资源、聚民心的强大动力,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村繁荣稳定、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

聚组织

支部在产业上抱团

推行“1+N”党组织联建共创。采取联片推进、跨村实施,建立天师镇李家坝村、永兴镇门坎坡村等21个由“富裕村+贫困村+公司”组成的精准扶贫联合党委,按照“一村一品、造血增收”的思路,由联合党委统一指导制定“三个规划”,即年度工作规划、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在联合党委的组织下,集聚各方资源抱团发展产业;依托专合社、农业公司带动,成立黄金花海、橄榄庄园、莲花世界、生态稻田等特色产业党支部,在产业链上设立种养殖、农村电商、便民之家等创业增收党小组,负责民情收集、民事代办,进一步拓展党组织的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市场运作、服务创收特色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商共议、民主决策、共同受益、阳光发展。

实施引领示范3项工程。根据贫困村党员基本情况,实施先富党员“双带”工程,即按照收入水平确定20%的先富党员,开展“先富党员带头、带领致富”的“双带”行动,人均帮带10户缺资金、缺技术贫困户创业,实现共同增收致富;整合部门帮扶资金、社会扶贫资金、留存党费等资金,建立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51个,按照“村集体牵头、股份合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示范带动贫困户党员319名,贫困群众6671人,实现收益1742万元;在天师、甘棠等地实施脱贫引领区工程,整合各类扶贫、涉农项目资金1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全力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畅通干部帮扶4条路径。县委党校牵头组建20个脱贫宣讲团,采取小集中、大走访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把政策送上门;协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创业补助项目资金,为创业青年、养殖大户、贫困户争取各类贷款,把资金送上门;开展“农技服务贫困村”行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1个,入户一对一技术指导917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500余份,把技术送上门;从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家服务队,将7500余条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及时送到2500余户农民家中,把信息送上门。

聚资源

要素在配置中优化

聚人才,优化服务。通过采取内选贤才、下派骨干、外举能人等方式,全县公开选拔了12名品德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县委党校邀请专家举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各村利用“农民夜校”开展农业技术、电商经营知识培训;统筹选派77名各类人才成立6个扶贫攻坚人才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1000余人次,指导发展种养新品种10余类,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支撑。

聚资金,盘活资产。统筹扶贫、财政、金融等部门力量,将项目、资金安排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优先扶持10个试点村,先后两次注入资金1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整合土地整理、旅游新村等产业项目资金。回龙镇陈家沟村成功引进2家专业种植公司,成立“四季花果园”协会,发展中华红桃1500亩和观赏茶花980亩,采取土地入股或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帮助70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解决150余名贫困户就地就业,增加劳务收入12万余元。

聚信息,衔接市场。借助科技手段对接需求,开发产品溯源系统,将产品信息录入产品数据库,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随时追溯产品信息;在公司签约的生态农场、养殖大户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动态化掌握产品状况。宝石镇程家沟村借助“互联网+”撬动,开发微信公众号“众帮优粮”,利用四川电信“天虎云商”电商平台,并与顺丰快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网上下单,线下提货方式,带动片区420户贫困户发展3000余亩银杏采叶园,养殖土鸡8000余只,人均增收540元。

聚民心

群众在家门口脱贫

产业搭台,汇聚分散资金。依托产业发展,建立县、镇(乡)两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投入新宁镇白云村等10个贫困村,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旅结合等产业;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采取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给予扶持;同时,采取村组干部、产业大户带头入股,群众自筹资金入股的方式,调动群众参与投资村集体经济事业,将农村分散的资金汇聚,有效破解了缺乏发展资金的难题。

公司带头,激活沉睡资源。全县各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采取折资入股方式,大力实施山林、土地、水域、闲置房屋等村级集体资产折资入股公司,切实把“沉睡资产”变成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真金白银”;公司发展过程中,采取“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服务外包”模式,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效益。灵岩镇灵岩寺村将村小学打造成廉租房,实现村集体收入6万余元,永兴镇柳家坪村将村集体土地整理发展银杏采叶园400亩,全村所有贫困户为股东,每亩可产鲜叶800公斤,产值将达96万元。

群众参与,拓宽增收渠道。农民采取土地入股、销售分成合作模式,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保底分红、就地务工。长岭镇中山坪村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股权量化运作模式,让15户贫困户贷款51万元入股3家龙头企业发展银杏160亩,享受投资额5%的固定分红和农产品出售分红,户平增收2.6万余元。鼓励群众发展银杏、油橄榄、香椿等特色产业,由合作社、公司负责统一收购、销售,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任市镇黄泥塝村牵头成立巾帼红香椿产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发展“巾帼红”香椿1000亩,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开江县委组织部 杨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