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1943289

泸州市“六位一体”推进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域覆盖

www.gcdr.gov.cn (2017-11-29) 来源:四川组工网

近年来,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探索形成了“六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推行“多级协同”管理模式,构建全域覆盖联动体制。一是建立“一核两翼”工作机构。成立市委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建强“一核”,依托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分别成立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和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拓展“两翼”,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1名,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两新”党建工作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891名,确保有机构专门抓、有人专门管。二是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两新”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委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牵头抓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指导督促、县(区)园区主业主责、街道社区兜底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三是健全“责任明晰”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把“两新”党建工作纳入季度述职和年终联述联评联考内容,层层传导压力责任,今年对推进“两个覆盖”不力的2名党委(党组)书记进行了约谈。

推进“集中组建”攻坚行动,加大全域覆盖组建力度。一是建立“五个清”工作台账。采取逐个登记、实地走访等方式,以工商民政注册登记数据为基础,重点对新登记注册以及破产关停、名存实亡的“两新”组织进行排查,清除关停“两新”组织179家,新增“两新”组织28家。二是“点线面”结合抓好集中组建。抓住产业园区这个“面”,创新实施园区非公党建“两孵化、三组建、四同步”建党组织;用好行业管理这条“线”,发挥个私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与“两新”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依托协会商会建党组织;抓住规模较大、员工较多“两新”组织这个“点”,单独建立党组织。三是探索抓好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依托街道社区探索商圈党建、楼宇党建等新路径,先后建立了西南商贸城党委、佳乐商圈党委等党组织,有效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今年,通过“党旗飘扬.先锋引领”活动,全市集中组建党组织252个,非公经济党组织覆盖率达到78.9%,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67.5%,党的工作覆盖均达到100%。

开展“标准规范”创建活动,规范全域覆盖运行标准。一是机制体系标准规范。建立“1+7”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体系,围绕组织设置、活动载体、阵地建设、工作保障等8个方面共细化制定58条具体标准,首批24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23个社会组织党组织通过标准化考核验收。二是阵地建设标准规范。出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有活动的“七有”阵地建设标准,组织开展争创“示范阵地”和“十佳阵地”活动,掀起阵地标准化建设高潮。三是组织活动标准规范。按照“时间相对固定、方便党员活动”原则,每月确定1天作为固定党日时间,与“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深度融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开展。

实施“时代先锋”培育工程,建强全域覆盖人才队伍。一是选好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坚持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标准,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开展党组织书记培训59期2600余人次。二是建强党员队伍“先锋队”。建成泸州(长江)经济社会组织学院,全市开展技能培训119场次、技能比武230余场次,参与党员和人才8900人次,今年从“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35名,培养积极分子276名。三是打造党建工作“指导队”。采取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离退休人员返聘、面向社会招聘等方式,向“两新”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747名,专门负责抓党建,通过“传帮带”培养党务工作者。四是激发企业出资人“源动力”。把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守法示范企业”等评星定级的重要参考,先后从出资人中发展党员24人,推选308名出资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促使出资人成为党的事业“护旗人”。

强化“战斗堡垒”建设行动,激发全域覆盖工作活力。一是深入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把党组织建设写入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章程,全市1976个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党组织书记均是管理层人员,其中,35%的党组织书记由出资人担任,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引领作用。二是搭建凝聚服务党员平台。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党员兴趣爱好,建成党员职工“温馨家园”、“个性化服务工作室”等平台30多类,江阳区佳乐金融商圈探索推出“五色”党建,通过举办城市定向挑战赛等活动增强了吸引力、凝聚力。三是推进党群共建相融互促。按照计划共订、遇事共商、阵地共建、活动共办原则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涌现出凯达化工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开辟“多措并举”经费渠道,提供全域覆盖经费保障。一是市县两级财政保障经费。市、县(区)财政每年划拨“两新”组织经费1000万元,确保党建活动经费、党务工作者补贴、党员活动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以奖代补带动出资人加大经费投入。每年评选6个市级示范阵地,每个阵地奖励10万元,评选20个市级标准化阵地,每个阵地奖励3万元,通过补助阵地建设资金120万元,带动出资人投入阵地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三是多种渠道筹措落实党建经费。建立健全党费全额拨返、税前列支、企业赞助、党员捐助等多种投入方式,确保“两新”党建经费充裕、活动正常开展。

(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