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互促共赢。2017年全市实现所有贫困村摘帽、贫困户退出,高质量通过省级交叉检查验收,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坚持干部帮扶与夯基固本相结合,着力破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薄弱问题。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基层发展治理等中心重点,以实施抓乡促村工程为抓手,突出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一是强班子提能力。着眼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统筹选派80名基层经验丰富、懂产业懂项目的优秀干部到有贫困村的乡镇任职,提拔重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35名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选拔配备“龙头型、产业型、市场型、创业型”贫困村党组织书记26名,为每个贫困村增配1名专职副书记。二是增功能优服务。对标“双强六好”示范标准,按照“一村一策”要求整顿转化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12个,指导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联建党总支29个,高标准新建集村文化室、卫生室和便民服务代办点于一体的500㎡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98个,推动党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三是重治理促规范。在全市615个村全覆盖组建村民议事会,落实议事会成员联系贫困户制度,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组织的授权方式、授权事项、决策程序,分类构建拆迁安置区、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体系,探索推广“小单元”治理模式,整体提升村级民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输血扶贫与造血发展相结合,着力破解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乏力问题。始终把产业引领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核心,强化规划引领、资源整合、园区带动,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持续力。一是强化园区引领。探索推行“园区党委+管委会+公司”、“支部+农合社+农户”等模式,结合每个乡镇5000亩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指导建成五合乡金秋砂糖橘产业园、禾丰镇碑垭口黄金柚产业园等一批带动性示范性强的农业产业园,带动形成特色水果、蔬菜产业等产业基地13.2万亩。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强化资产盘活、资源整合,推行“合作社+集体经济”“电商+集体经济”“企业+集体经济”等模式,健全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等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春雨工程”党费项目引领,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159.7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脱贫致富双促进。三是坚持产销同步。大力培育农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利用农村电商、“先锋行•精扶汇”活动等载体平台,主动对接城市社区、商场超市、物流企业,实行按需生产、订单销售,有效解决农产品生产易、销售难问题,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坚持物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破解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惰性思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共进,全方位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动力。一是思想引领强信心。组织创作全省首部《第一书记》话剧并启动巡演,广泛开展脱贫致富先进户、“清洁卫生”家庭星级评定和孝老爱亲、遵纪守法、邻里和谐等典型评选表扬,创新举办乡贤讲传统、典型讲感悟等“道德讲堂”210余场次,以精神文明创建引导贫困群众懂感恩、知奋进,摘掉思想“贫困帽”。二是技术培训提能力。深入实施致富能人培育工程,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平台,组织开展旅游、烹饪、护理等技能培训、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580余场次,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和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1700余名,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群众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同步组织企业用工招聘120余场次,帮助22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三是教育资助拔穷根。注重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落实困难学生资助资金3400余万元,建立教育资助基金300万元,惠及贫困学生近5万人次,杜绝了因贫失学。广泛开展企业家“一帮一”捐资助学、“1+1”爱心助学等活动,帮助240名优秀贫困学生圆梦大学。(中共简阳市委组织部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