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杨曦(右)接受记者的采访
“同志们:按照市、县委的安排,我们几个老同志来和同志们谈重建,话感恩,共同分享天全县灾后重建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创业奔小康。这里我先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主要谈三个问题,一是灾后重建是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最大关心;二是铭记党恩,学会感恩;三是感恩奋进,创业奔小康。”
2015年11月19日,已65岁高龄的天全县“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组长、原市政协主席傅克勤在该县始阳镇凤翔新村感恩教育会上,向200多名干部群众进行了宣讲。
这仅仅是雅安市天全县“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天全县“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组已经在始阳、新华、乐英、多功等10个重建重点乡镇、23个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向当地干部群众开展“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
记者(右二)在雅安采访“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
形式多样的宣讲增强干部群众的感恩意识
“为进一步营造感恩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的强大合力,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在我县开展了‘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天全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晓玲告诉记者。
“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中央首次将灾后恢复重建的指挥权交给四川,实行“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雅安市成立‘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团,就是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感恩教育中的政治、经验、威望优势,这是我们雅安探索实践灾后重建新路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杨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宣讲团成员由曾经担任过副厅级实职以上,有丰富工作经验、工作作风严谨务识、对群众感情深厚、在群众中威望高的9位退休干部组成。他们深入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雨城区的乡村(社区),以“一城四镇”为重点区域,开展宣讲活动。他们以党员的责任担当,发挥老干部特殊的优势与作用。此外,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也组织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成立宣讲队,走村入户开展感恩教育。全市共有52名老同志参与到宣讲活动中,积极发挥自身余热,为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凝聚了正能量。
70岁高龄的天全县“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副组长、原市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彭定邦说:“在市委确定的‘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主题上,老同志们结合县区重建大部分完成,群众急切盼望走上奔康致富道路的实际,在宣讲中调研,在调研中宣讲,增加了‘议发展(促发展)’这一内容,深化了活动主题,符合灾区群众的要求。”
参加“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的群众,发自肺腑地说:“通过聆听宣讲,感受到党的温暖、党的恩情,我们在建设好小区的同时,搞好产业重建,使大家同步奔小康。”
在宣讲活动中,老干部们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集中宣讲、个别走访、路边拉家常等形式,向群众讲解灾后重建政策,通过对比新旧社会的巨大变化,对比国际国内对自然灾害处置和重建的不同,对比当地在地震前后的巨大变化,为群众算经济账、环境账、发展账,激发群众的感恩意识,引导群众不等不靠,凭借自身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从重建“自建委”到新村“自管委”,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引导干部群众在参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组以‘凝心聚力、感恩奋进’‘谈重建,话感恩,奔小康’等为题的宣讲报告会在各乡开展。”天全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宣讲会上,老干部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看到的发展变化,对全县灾后重建、民生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宣讲,对当下全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同时号召广大干部群众要相信党委、政府有能力组织协调好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积极从自己做起,努力为建设美丽富饶和谐文明新天全贡献力量。
“……从整个灾后重建来看,县委县政府对新华乡是重点倾斜,各项投资共计1462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009万元,社会投资1614万元。全乡7309人,人平直接间接受益2万元,特别是农房聚居点建设国家投资7790万元,永安、落改432户平受益18万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就农户自建户来说,每户国家政策资助平均3万元,香港红十字会援建2万元,银行贷款每户几万元。这种受益在过去是无法比的,这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在灾后重建中,很多农户特别是困难户直接得到国家照顾,很快就重建了新房,搬进了新居……”这是记者摘录“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稿中一段文字。
傅克勤为了把宣讲搞得扎实有效,他多次到县图书馆查阅《天全县志》,认真了解市、县灾后重建工作开展情况,精心设计宣讲方案,细化措施明确宣讲重点,着力在提高群众的感恩意识上下功夫,以平实的语言、诚恳的态度,用身边变化,看重建成果,比过去,讲现在,谈体会,话感恩。
2015年11月6日,傅克勤对比“4·20”芦山强烈地震前后多功乡的经济社会实际,向群众深入分析了灾后重建为多功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住房改造、农村经济发展、医疗卫生及教育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重建带来的巨大福利,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感恩社会各界援建。
多功乡副乡长高绪斌对记者说:“他们的宣讲很“接地气”,所以大家就能听得到心坎里去。”
2016年1月20日左右,天全县下了一场鹅毛大雪。这期间,天全县宣讲组第一组成员黄若水、杨芳林、杨枝美在去乐英乡和新华乡之前,开展了两天的调研工作。在开展活动时,他们特别注重倾听来自基层的意见建议,同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
“有时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对于他们的奉献精神,我们心存感动!”多功乡党委书记张荣说。
杨曦对老干部在宣讲中所付出的心血与奉献充满感动:“老干部彭定邦作为受灾户,在灾后参与重建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风范作用。他为了12户重建户能领上房产证,他前后跑了12趟……宣讲过程中,有时遇到公路正在紧张施工时,他们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天寒地冻堵车时,他们一堵就是几个小时……这一切,让我们感动,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雅安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彭定邦对记者谈道,宣讲中,我们注意发挥乡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为乡镇培训好宣讲骨干;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关工委”“老促会”等社团组织作用;充分利用农村“五老”在当地老百姓中的威望和对本乡本土变迁、发展的了解,以及他们对党的始终不渝的忠诚,联系实际开展感恩教育,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在天全县“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中,傅克勤曾提出的“突出三大重点,做好三个对比,实现三项感恩”得已体现。一是突出重点宣讲区域,以天全县的始阳针、多功乡、黄铜西城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全面开展;突出面向基层干部、乡村积极分子、德高望重影响力大的老同志、在校学生等重点人群;突出用身边典型事例、当地巨大变化作为宣讲重点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做好三个对比,对比新旧社会在救灾方面的不同,对比我国与日本、海地等外国对地震灾害的救灾和重建不同,对比当地在地震前后的巨大变化。三是教育引导当地群众自觉实现三项感恩,教育引导群众感恩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灾区的重大支持和关怀,感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感恩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援建和关怀。
家富村美过上好日子感恩共产党
“住上好房子不忘援建者,过上好日子感恩共产党”“兴业、人和,家富、村美”“修新房自己做主、管新镇大家商量”。2016年3月19日,记者在多功乡南天新镇党群服务中心的墙壁上看到三副遒劲的标语。
南天新镇位于多功乡多功村4、5组,总规划占地105亩,安置受灾农户175户,800余人。记者看到,农户的房屋采用独门别园、家店一体的设计,他们可在家开店,自主就业,实现“搬得下、留得住、能就业、生活好”的安置目标。
据张荣介绍,南天新镇是天全县打造的集新农村建设、飞仙关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灾后对口援建、产业塑造为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体,同时兼具独特性和典型性;南天新镇是进入天全的东大门,是连芦通宝进藏的咽喉,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天全对外形象的第一窗口。南天新镇是“产村相融”发展的典型范例,通过南天新镇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了产业与村镇相融的目标。
“开展‘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后,老百姓感恩的激情非常高涨,配合政府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小区建设热情不减,与政府关系密切。”张荣坦言。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多功乡正在重点打造飞仙多功4A景区的“一湖三区两园一道”:“一湖”指飞仙圣湖,重点开发飞仙湖和飞仙关大峡谷,形成山水相依、城湖相映、产村相融的水岸湿地;“三区”指多功片区、飞仙关南场镇片区、北场镇片区,南场镇突出“飞仙驿站”茶马文化特色,北场镇突出“青羌水寨”民族文化特色,三区由茶马古道、滨湖栈道、飞仙索桥相连,是核心旅游区;“两园”指多功南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飞仙龙脊山茶果园,打造形成看大峡谷、观圣湖景、游茶果园的农旅结合发展格局;一道”指茶马古道,逐步恢复茶马古道两侧民居建筑,以不同主题打造古道沿线特色旅游项目。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他们正在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孵化中心。在小区内发展10余家农产品电商,通过电商平台把地方特色农产品乌茶、欣苗果酒、二郎山山地鸡、红心猕猴桃、蜂蜜、山药、竹笋等通过电子网络平台销往各地;建设千亩猕猴桃产业带,依托南天农业科技园,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万亩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
通过“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使老百姓的感恩之情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之中。
现在在做沙石水泥生意、39岁的居民李诚,住在南天新镇社区,三层楼房的面积达330平方米,家中两个小孩子正在天全县城读书。
记者一进入到他家铺有木地板、配有大沙发的客厅,就看到一台55英寸的大彩电正播放着精彩的电视节目。李诚很坦诚,发自内心地告诉记者:“我掏心掏肺地感谢党、感谢政府!10年前自己患上肝硬化,政府为我办了低保,现在生活好了,不给政府添麻烦了,我自己已申请取消了低保。”
同样与李诚住在南天新镇社区的居民沈东军,三层楼房的面积也达330平方米,全家6口人。2015年4月,沈东军夫妇用自己家第一层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办起了“南天饭店”,由于饭菜味道好,价格适中,生意自然很好,年收入达八九万元。记者采访他时,他正满头大汗地忙着炒菜,他笑逐颜开地说:“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千倍万倍,我连翻天书都没有翻到,今天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我的感恩之情无以言表,打心眼里感谢伟大的党,感谢各级政府!”
“感党恩,如沐春风;谢领导,殷切关怀;看今朝,齐抓共建新家园;望未来,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记者在天全、在雅安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感恩之言。
“我深切感受到,如果没有党的政策的扶持,没有党领导下的各级干部给予我们的各方帮助和关怀,没有四面八方的积极援助,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住上新房子。” 新华乡村民李小山泣不成声地对记者说,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党恩深似海,他真心感谢党的英明领导,感谢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他决心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我们幸福的新家园,做一名遵纪守法的新时代新农民,并且积极地回报社会。”
英乐乡石家村二组村民任生祥说:“作为一名灾后重建户,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至今我家也不可能住进现在的新家。作为一名普通的村民,我能做的是更加支持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还有位老人,在采访他时,他在采访本上给记者写下了六句话:“芦山地震是天灾,幸有中央来关怀,社会各界来帮助,重建家园乐开怀,滴水之恩应报答,雅安人民当感恩!”
70岁高龄的天全县“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副组长、原市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彭定邦接受记者采访
后记
记者在两天的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去年以来,雅安市委宣传部、老干部局组织开展”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市、县(区)一大批老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怀着对雅安发展、民生的浓浓深情,充分发挥自身特殊优势,深入乡镇、村组和社区,深入灾区群众,以平实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忆震灾、讲变化,谈体会、话感恩,在化解矛盾、激发动力、指导工作、宣传政策、收集社情民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有力助推了重建攻坚。
在雅安采访结束时,雅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杨曦告诉记者,按市委要求,今年要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深化拓展“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主题宣讲,进一步提高活动的穿透力、扩大活动的辐射面。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雅安决战重建脱贫“双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是充分发挥老同志潜能和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很好载体和平台,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引导广大老同志自觉担当党的理想信念的传播员、科学理论的辅导员、政策法规的讲解员、党风政风的监督员、改革发展的宣传员,自觉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奋斗目标贡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