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5115247

蓬溪县:创新建立“四个五”工作机制 推动大学生村官助力扶贫攻坚

www.gcdr.gov.cn (2016-03-29) 来源:四川党建网

近年来,蓬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建立“四个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促使大学生村官在扶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目前,全县83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正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工作,帮助制定了83个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脱贫计划,发展脱贫产业20余个,确保了扶贫攻坚有序、有效推进。

建立“五个一”帮带机制

提升大学生村官助力扶贫攻坚素质

按照“相邻相近、村情类似、方便生活”的原则,对在岗但不在贫困村工作的56名大学生村官,合理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形成全县83个贫困村每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全覆盖”局面。建立大学生村官“五个一”结对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做好牵头协调、关心关爱、工作督促等;由1名乡镇科级领导帮带,重点做好思想引导、政策支持、激励保障等;由1名乡镇干部具体指导,重点做好业务指导、任务协调等;由1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担好具体帮带责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由1名农村产业能手结对帮扶,重点做好创业指导、项目推荐、技术支持等,“手把手”帮助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建好台账、责任到人、精准帮带、动态管理。全县33名县级领导、132名乡镇科级干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教育、激励和帮带大学生村官300余人次。

当好“五大员”优化服务

提升大学生村官助力扶贫攻坚能力

一是当好扶贫政策宣传员。督促大学生村官深入田间地头和贫困户家中,用农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道理,全方位、深层次地宣讲扶贫政策,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接受新事物快、计算机能力强的专长优势,让他们担任远程教育站点、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六有”脱贫攻坚平台信息系统管理员,及时整理发布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真心实意为贫困户发展出点子、找路子。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入户宣讲400余次,发送短信5000余条。二是当好扶贫信息传递员。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各类生产经营和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组织贫困户开展实用技术、劳务技能、法律知识等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经常开展调研走访,掌握贫困户思想动态,及时向上级反映有关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利用好村官交流平台,及时分享扶贫工作的好经验,相互借鉴、互相学习、互促共进,促进扶贫工作齐头并进。三是当好扶贫工作联络员。大学生村官认真开展农村脱贫情况调研走访,掌握贫困户住房、上学、就医、致富等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乡镇等反馈相关情况,尽快解决贫困户需求和困难。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使上级及时了解群众意愿,为政府扶贫工作提供参考,使精准扶贫更有效率。目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开展调研200余人次,撰写调研报告90余篇。四是当好扶贫攻坚服务员。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对因病返贫户积极争取大病救助,对因学返贫户协调助学贷款,对因灾致贫户引导各方力量进行捐助,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联系企业、工地为其提供岗位。协调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劳务技能、法律知识等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和新型特色产业,拓宽脱贫致富渠道。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与贫困户结成200余对帮扶对子,已走访联系贫困户1200多人次,为贫困户帮办实事好事300余件,协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00场次。吉星镇梨树垭村大学生村官唐彩艳带领贫困户种植香桂500余亩,养殖土鸡400余只,年人均纯收入增收500元;组织百姓捐款及向上争取资金建成村道水泥路2.91公里。板桥乡紫福村大学生村官陈丽霞引进蓬溪县坤宏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余亩,新建面积1500m2的肉牛养殖厂,年存栏肉牛450余头,年产值达500余万元,贫困户在厂里打工挣钱,年人均增收1000元。五是当好脱贫实效反馈员。发挥大学生村官工作细致的优势,将贫困户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限等信息全部登记在册,做到户有卡、村有表,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回访脱贫户活动,了解掌握脱贫户思想动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对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客观评价扶贫成效,及时向党组织和帮扶单位反馈相关情况,为党组织决策提供参考。

创新“五模式”创业富民

提升大学生村官助力扶贫攻坚水平

坚持以推进创业致富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村官在精准扶贫中建功立业,努力在创业富民中成长成才。创新“村官+”模式,通过“村官+村官”抱团创业,“村官+能人”互助创业,“村官+农户”引领创业,“村官+公司”合作创业,“村官+合作社”协作创业,实现村官、能人、农户、公司、合作社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效益共创,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县30余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创办创业项目13个、建立创业基地12个,发展种养殖创业实体15个,汇集资金100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参与创业,实现人均增收上千元。天福镇大学生村官郭佐牵头成立岩石农机专业合作社,总资产61.6万元,入社社员208人,带机入股24户,为社员机耕作业1300余亩,收割水稻、小麦等2000余亩,经营收入17.5万余元。承包四川省绿然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13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外包服务,经营收入42.1万元,带动贫困户创收18.7万元。槐花乡大学生村官蒲学流转土地30亩,建起了近20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开始麻鸭养殖,成立众民养鸭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业主+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带动麻鸭养殖贫困户大户4户,吸引入股贫困户23户,汇集入股资金58万余元,年养殖麻鸭10.6万只,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入股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吉星镇大学生村官蒋红全带领5户贫困户投资13万余元,承包双古井村高石梯塘堰30亩土地养草鱼5千余尾,花白鲢1万余尾,鲫鱼2万余尾,年收入达23万余元。金龙乡大学生村官陈丽华等7名村官会同梁勇、秦冬梅2名返乡青年共投资30万元注册成立创业实体-蓬溪丰谊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返乡人士杜鑫注入发展资金100万元。目前,已建成标准泥鳅养殖基地30亩,生态鱼放养基地200亩,雾都山鸡放养场100余亩,果林种植基地150亩,年产泥鳅10万斤、鱼10万斤、跑山鸡1.5万只,年产值约300万元,带动周边500余户贫困户致富,走出了“仙桃-青花椒-泥鳅-鱼-鸡”生态立体循环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健全“五大类”管理制度

提升大学生村官助力扶贫攻坚实效

一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为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大学生村官必须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在村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85%,乡镇机关以及县直部门均不得无故借用。建立大学生村官在村签到制度,每天如实记录到岗情况,乡镇党委每月安排专人进行督查审核。二是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以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增长阅历、丰富经验、提高素质为重点,整合县委党校、实训基地等资源,建立“岗前培训+年度轮训+技能专训”培训体系,积极构建学习交流、干事创业、个人成长平台。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期,参训人数160余人次,重点培训精准扶贫工作基本理论、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基层党建等内容。三是健全工作日志制度。县委组织部统一制发《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建立《日志》填写、审核、评比机制,大学生村官每日记录工作情况。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记录工作日志120余本。四是健全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跟踪、约谈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到岗履职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督促大学生村官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县委组织部深入各乡镇、村明查暗访就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工作情况2次,发出通报2期,10名被乡镇借用的村官全部清退回村工作。五是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坚持把各级各类表彰奖励和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向大学生村官群体适当倾斜,2015年七一节表彰优秀大学生村官(共产党员)5名、评定“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5名,县级评定优秀大学生村官18名、市级评定优秀大学生村官8名,选拔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担任贫困村“两委”正职3名。

中共蓬溪县委组织部 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