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辖区困难党员技术缺乏等致贫关键性问题,攀枝花市西区结合远教站点日常教育工作,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工作新举措、新途径,极力帮助困难党员脱贫致富。
高度重视 积极谋划扶贫思路
西区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站点服务扶贫工作,结合“走基层”活动的开展,建立了站点结对帮学对子,确保每一个站点有1名县级领导,有1个区级部门对口联系帮扶。同时,西区结合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整合26个区级部门资源,收集各行各业专家能手,组建师资队伍,挖掘不同领域教学资源,建立一批教育基地,为远程教育站点服务扶贫工作提供师资和基地,确保站点服务扶贫有内容、有载体。
大学生村官创业
强化站点管理 服务扶贫工作
改造升级全区42个村(社区)远教站点,全部开通宽带,进一步丰富了远教站点服务扶贫工作学习内容。定期对全区远教终端站点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站点顺利运行。进一步完善站点管理员登记台帐,在站点管理员中实行AB岗制度,为扶贫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为不断提升站点管理员影像制作能力,西区不仅通过举办电教使用技能、影像素材收集等基础培训,还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举办基层党建影像作品评比竞赛活动。同时,将村(社区)站点考核结果作为发放站点管理员绩效考核奖励的依据,切实提高镇(街道)、村(社区)干好远教站点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扶贫方式 注重学用效果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泛收集困难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扶贫”专题相关节目的播放,确保每月至少播放节目2次以上。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联席成员单位的资源和作用,针对不同困难党员群体开展农业技能、就业技能、普法等培训,不断提升党员自身素质,增强党员脱贫能力。如区科知局探索建立田间技术学校等农技培训基地,将课堂建立在了田间地头,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实用技术支持;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既结合了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又符合农村的产业发展方向,扶持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带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果经济等富民产业;西区河门口街道南街社区打造的家义坊,把远教站点的开放性和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格子铺信息平台结合起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及时公布就业信息,真正为社区群众服好务。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泛收集困难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扶贫”专题相关节目的播放,确保每月至少播放节目2次以上。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联席成员单位的资源和作用,针对不同困难党员群体开展农业技能、就业技能、普法等培训,不断提升党员自身素质,增强党员脱贫能力。如区科知局探索建立田间技术学校等农技培训基地,将课堂建立在了田间地头,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实用技术支持;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既结合了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又符合农村的产业发展方向,扶持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带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果经济等富民产业;西区河门口街道南街社区打造的家义坊,把远教站点的开放性和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格子铺信息平台结合起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及时公布就业信息,真正为社区群众服好务。
(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区委组织部 杨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