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3日讯5月23日上午,乐山市因公殉职扶贫人员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成都举行。会议宣读了对王川等七名同志的表彰决定。
追授王川、苏建荣、李志强、曾德林、江兵等五名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追授王川、李志强、曾德林三名同志“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称号。
追授王川、苏建荣、李志强、曾德林、邹杨、江兵六名同志为先进工作者,陈世平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今年3月8日,时任乐山市公路局局长王川等七名同志在前往马边县踏勘大小凉山精准扶贫项目“峨(边)马(边)路”过程中,途径沙腔乡省道S103线段时突遇路边岩意外坍塌,所乘坐车辆被岩石掩埋,不幸殉职。殉职的7人中,王川、李志强、苏建荣、曾德林、江兵5人均是中共党员。他们中,既有年过半百的“老交通”,又有入职不久的“新战士”;既有省市选派的“扶贫官”,又有扎根基层的“实干家”,虽然职务有高低,岗位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生轨迹:把青春、精力直至生命献给了交通发展的壮丽事业,献给了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
先进事迹感动参会人员
在报告会上,乐山市交委党组书记、主任龚德勤,马边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罗艳,乐山市公路局农建办主任苏建荣的儿子苏骁,乐山广播电视台记者王海东先后做事迹报告。在一个小时的报告会上,乐山市公路局局长王川、乐山市公路局农建办主任苏建荣、马边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志强、马边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助理曾德林、马边县交通运输局工程科副科长邹杨,以及驾驶员江兵、陈世平的敬业故事,感动不少人。特别是在苏骁讲述父亲苏建荣的故事时,现场不少人默默流泪。
“今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我即将成为一名爸爸,但是我自己的爸爸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当听到苏骁讲述爸爸苏建荣的故事时,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人事处干部雷艳虹内心受到触动,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忙于工作,在苏骁成长过程中,爸爸苏建荣的陪伴少之又少。妈妈工作的洒水车,是他童年最多的陪伴。尽管如此,父亲苏建荣敬业、认真的工作态度,一直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雷艳虹说,同为80后交通系统的一个兵,苏骁的报告深深触碰着她的内心。“我觉得苏建荣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们是在用勤恳的工作态度,诠释着自己的生命。”她接着说道,“因公殉职的王川、苏建荣等7位先进党员干部,在平凡工作上,用自己兢兢业业精神,为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这一代80后,也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同为交通人,我们要发扬他们的敬业精神,向他们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把我们交通事业做好,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党委办副主任杨钱梅说,今天这场报告是一场心灵的启迪。报告会结束后,7位因公殉职的交通人故事深深震撼着她的内心。“听了事迹报告,对他们工作敬业态度感到敬佩,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杨钱梅说,其实,交通工作很辛苦,交通人去的大多都是非常艰险的地方。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交通人不畏艰险去修路、筑桥。“今天这一场报告会也在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榜样为力量,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扶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杨钱梅说。
四川省大小凉山彝区包括盐源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马边县、峨边县、金口河区13个县(区),其中11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9个县属国家乌蒙山片区县,是全国最贫困的区域之一,历来是扶贫攻坚重点中的重点。
2010年,在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等中央有关部委的指导下,我省制定并实施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及10个专题方案》,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等内容。2011年1月,国务院“四川省大小凉山扶贫开发与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四川省大小凉山扶贫开发与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大小凉山扶贫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行动,并从2011年开始,中央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用于综合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
2014年,省委、省政府针对贫困根源和突出矛盾,在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出台实施了《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川委厅〔2014〕12号),大力实施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畅通、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扶贫提升、职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现代文明普及等10项目工程。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又专题研究,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支持大小凉山彝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川委办〔2015〕34号),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国土政策支持、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和建立对口帮扶机制等七个方面,采取17条特殊支持措施,进一步强化造血功能,强力推动大小凉山综合扶贫攻坚。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针对大小凉山扶贫,四川累计投入资金372.43亿元,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81.35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7.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8.8%下降到13.41%,彝区贫困面貌已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彝家新寨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29.28亿元,包括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社会建设等项目,累计建成彝家新寨1471个村,惠及群众12.28万户6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