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将“两学一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采用设施扶贫、产业扶贫、亲情扶贫三举措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得到充分彰显。
设施扶贫惠民生
电信四川公司及下属单位在充分调研结对帮扶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急民众所急,做实设施扶贫,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便利。打造信息村。为改善通信不畅状况,电信四川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推进信息村建设,实现宽带进村入户,架起了村民与外界联系沟通的信息桥梁。
全省累计投入通信建设资金 900余万元。完成宜宾清平乡民族村光纤宽带入户等多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捐建“中江石垭子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网站”。
铸就致富路。帮扶村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山高路险,丘壑纵横,交通不便。电信四川公司多方协调,全力推进,帮助村社修桥铺路,为村民脱贫奔小康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争取资金16万元用于宜宾民族村二组2公里便民路建设;帮助两路乡灶房湾村硬化1.3公里村道,新修公路3公里;甘洛分公司利用县直党委返还党员活动经费2000多元为格古村硬化活动室地坪。
深挖幸福泉。为解决结对村社用水难的实际困难,电信四川公司筹措资金,帮助村民兴修饮用水系统和水塘,解决人畜用水和生产灌溉问题,惠及民众生活。如争取资金32万余元实施民族村二、三、四组集中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在蓬安县等结对帮扶点整治病险山坪塘2口、新建山坪塘1口,通过系列举措,将党的关怀浸润到群众的心坎上。
产业扶贫促增收
结合帮扶村的实际情况,电信四川公司因地制宜,配合村社实施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奔小康。找准产业发展项。通过多次与县、乡政府和村支两委沟通交流,反复征求贫困户意愿,配合协助宜宾民族村制定了发展林木2000亩的产业扶贫规划。
宜宾分公司主动承担对口联系的贫困户全部核桃树苗采购费用,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在甘洛苟尔莫村和瓦古觉村,扶贫工作人员广泛征求贫困户心声,经反复论证,敲定以核桃、蔬菜、劳务、本地黑猪养殖等产业为主的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便快速投入实施。
签订脱贫爱心单。针对结对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宜宾电信公司主动与乡政府、村委会衔接,由公司工会与村民签养殖营销订单,产品在公司员工中销售。首批已下单18头彝家黑猪和200只土鸡,价值10万元,预交定金1万元,并中长期帮助其建立电商平台,打造品牌,助其销售。提升信息致富术。
针对村社干部、村民互联网知识缺乏的现实问题,电信公司送培训到乡村,义务开展互联网科普知识培训560余人次。建立QQ群和易信群,帮助他们提升信息化运用技能。如灶房湾村村民肖某,通过网络学习生姜种植技术,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质量。村民唐某回乡创业经营竹鼠黑豚养殖场,通过网络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亲情扶贫暖人心
电信四川公司在调研中发现,结对村社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多数家庭都留下老人和孩子,为此,电信四川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让他们感受中国电信大家庭的温暖。
“想家”业务传亲情。免费为结对扶贫村的学校、村民活动中心等地提供“想家”视频通话业务,让亲情从此不再遥远。天堂村小学学生豪豪,父亲常年在浙江务工,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民,缺少亲情的关爱,他变得沉默寡言。学校“爱心小屋”免费开通中国电信想家业务后,他可以经常和千里之外的爸爸“面对面”交流,看着父亲熟悉的面孔,聆听温暖的话语,感受如山的父亲,孩子渐渐变得活泼开朗了,天真和童趣又在他身上闪现。
爱心捐赠暖寒冬。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及下属企业在员工中发起多次募捐活动,先后为宜宾天堂村小学、盐源小学和木里小学的孩子们募集过冬衣物3000余件。凉山分公司参加地方政府“板凳工程”和“送温暖”活动,发动公司员工捐资4000多元购置板凳;甘洛分公司为苟尔莫村和瓦古觉村活动场所添置了民俗活动板凳200套、餐具200套;昭觉分公司筹集旧办公桌椅15套改善乡村支部活动室办公条件。
真情助学点明灯。电信四川公司广泛开展助学活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购买爱心书包150个,科教类书籍200本捐赠给烂田村小爱心图书室。投资8000多元,为阿嘎乡中心小学校配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各一台;将价值5万元的电脑、书包等助学物资送到阿呷乡中中心校。信产(号百)公司“新锐”志愿者捐赠了数千元的书包、文具、体育用品等物资送到蓬安县群乐小学学生手中。宜宾分公司志愿者走过结对村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讲述互联网知识,深受学校师生欢迎和好评。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刘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