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泽卫 卢荣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尹华高 胡智
4月22日,凉山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西昌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传达了中央、省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对在全州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在讲话中指出,全州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上来,努力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动形成风清正气、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守纪律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决胜同步全面小康提供组织保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个月来,德昌县各级党组织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增强自觉意识,践行“两学一做”。该县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焕发出来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德昌改革发展的新作为,更好地在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动员人人参与 90岁老党员写诗助力
党组织动员,党员全覆盖。“两学一做”成败在党的各级组织如何抓落实,关键在全体党员是否真学、真做。德昌从县委到基层党支部层层召开党委(总支)、党支部会议,向广大党员讲清为什么要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对外出务工的党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动员,对老龄党员上门介绍情况等,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到“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来。截至6月20日,全县党组织共召开动员会1216次,县域内党员人均参加动员2.8次。
多种方式宣传,动员全民参与。“两学一做”只有在民众的监督支持下才能取得实效,民众是否满意是判定“两学一做”成效的唯一标准。德昌县通过深入采访,整理编撰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用语、故事、照片等,在《德昌观察》《德昌手机报》、县电视台、县广播站、县政务微博、县门户网站,《凉山日报》、凉山电视台、凉山新闻网、凉山快讯、凉山党政参考、《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四川麻辣论坛德昌页面等14家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已刊用稿件103条。同时在攀枝花到西昌的高速公路上、县城周边的广告立柱上悬挂固定宣传标语20多条,在县城区的LED大屏幕上,已播出宣传标语86条次。
开展好7项活动,把“两学一做”不断推向深入。“两学一做”不能止步于动员、总结两部曲,也不能停滞于开会学文件、动员提要求,德昌通过开展七项活动,为“两学一做”不断增添动力。一是开展多种形式讲党课活动。通过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成员到联系村、社区讲党课等方式,实现每个党支部上了一堂以上党课。二是开展党员示范活动。通过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活动,全面实行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开展“两赛一展”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参加“两学一做”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征文竞赛以及书法、美术、摄影、篆刻作品展,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由县内省、州书法家发起抄写《党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展览,引发抄写党章、党规热潮。四是开展“重温入党为什么、永守入党初衷情”主题党日活动。各党支部开展一次以上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围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给党留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思想、谈认识、谈体会,进一步提升党员的责任意识、组织意识和奉献意识。五是开展“党员四问”活动。围绕“我的差距还有啥”“我向组织承诺啥”“我为群众做点啥”“我这一年学点啥”,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服务清单和成绩清单,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每位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六是开展表扬活动。通过党员评、党支部推、群众监督、党委审定等方式,公平、公证、公开评选表扬一批党员先进典型,示范引路,让更多的党员看到差距,学有方向、追有目标。七是开展文化活动。通过请州歌舞团来县表演、组织县城民间艺术团进村入社演出,在学校、企业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方法,广泛宣传“两学一做”活动。
年近90岁的老党员、原县政协主席徐启侦在“两学一做”活动中,创作了名为《恩情》的诗,诗中写到“跟共产党走是我前进的方向,忠诚老实是我做人的宗旨”“不贪财、不贪色、不攀比、勤奋为民”。徐启侦说:“我觉得‘两学一做’十分有必要,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吃过我们当年的苦,现在不少党员,恐怕党章都只是在入党的时候看过,非常有必要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也更加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到底是什么。” 80岁的老党员沈万明写了一篇《从一名奴隶成长为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故事》,文中写到:“父母生了我,共产党养了我。”沈万明面对记者非常激动地说道:“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党性党纪党规教育,用党的最简单又最严格的文件《党章》来教育党员,用合格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党员,相信将来党组织肯定更加纯洁,党员更加廉洁。”
查找问题不留情面 整改问题不留死角
“两学一做”的成败,要看问题是否找足,解决问题是否到位。德昌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采取自己找、请同志谈、要求同事提、寻求领导点、在亲朋好友中问、召开会议总结等方式,梳理解决了六大类问题:一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重点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关键时候不敢亮剑、不敢斗争,有的甚至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二是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重点解决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散漫,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等同于普通群众,对党组织提出不合理要求,流动在外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有的不愿提党员身份等问题。三是强化党的宗旨意识,重点解决一些党员群众观念淡漠、服务意识欠缺,业务知识不精、了解情况不全,开“黄腔”、放“空炮”,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看人办事、办人情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低价变卖集体资产,在土地征收和惠农政策落实中克扣群众、贪污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四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律己不严、知行脱节,不带头移风易俗,婚丧嫁娶高额彩礼,重男轻女、薄养厚葬,个人言行不检点,不孝敬父母、不赡养老人、不抚养未成年子女,实施家庭暴力,情趣低俗、贪图享乐等问题。五是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精神不振、作风懈怠,守摊子、混日子,“庸懒散浮拖”,不作为、慢作为,不会为、不善为,做事讲条件、怕担责,干事不认真、不尽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实干精神缺乏、忙于“架天线”“拉关系”,在脱贫攻坚中“等、靠、要”思想严重,遇到矛盾回避躲闪,碰到难题推诿扯皮,只说不做、造“盆景”等问题。六是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重点解决一些党员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主要是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参赌涉毒,不遵守交通法规,酒(醉)后驾车、酗酒闹事,发生交通事故后敲诈勒索,支持、参与“医闹”,在工程建设中以阻工方式反映诉求,有事不找政府而找寺庙、找家支(家族),信“闹”不信法、信“民间私了”不信法等问题。
德昌通过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把问题条条列出;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问题的路径和时间表;建立服务清单,记明为群众做了哪些好事、实事,解决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建立成绩清单,通过回顾总结,看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上有哪些提升,有哪些不足等。清单既要通过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还要召开党员大会接受评议,对质量不高、作为不大、弄虚作假的党员还要问责。
树立德昌党员新形象 从“一把手”带头上党课开始
在全县召开“两学一做”动员会后,德昌县各级党组织立即把“两学一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领导带头,迅速掀起了学习高潮。
“为什么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什么?怎么学?‘两学一做’做什么?怎么做?”5月9日,县委书记王顺云率先在小高镇杉木村党支部会议室里为基层党员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王顺云表示,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们党能够经得起各种风险挑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是因为始终把思想建设牢牢抓在手中。开展“两学一做”就是要进一步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融入到日常政治生活中,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
“两学一做”该学什么?怎么学?王顺云认为:“‘学’是基础”,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学习领会党的新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开展学习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党员通读熟读党章党规,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引导党员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
王顺云认为,“做”就是要做讲政治、有作为,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结合小高镇实际,王顺云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年底前带领群众全部脱贫。
截至6月20日,全县30名县级领导党员已到乡镇、企业、机关、学校上党课105场,县级领导党员人均宣课3.5场,近2万人次党员受教育,全县党员人均参加党课1.2次,实现了县域内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和全体党员听党课无死角。
重在接地气抓落实 让“两学一做”学得扎实做出成效
党组织、党员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过去存在的面对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部分党员表现出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后,全体党员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真抓实干,创造了三个月建成投产风电装备制造厂,15天征地1500亩建设光伏发电厂等“德昌速度”,全县已调整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实现了走的愉快、留的安心,到的奋进,没有发生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上访告状等问题。
一本书激励一名大学生成长为党员,一群“吝啬”的党员13年捐资上百万做好事。6月20日,德昌县工商局三楼会议室里,一群党员个体户正在参加一场演讲比赛。
杨刚,一名普通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以前,他从来没想过会以一个党员的身份站在台上进行演讲:“曾经,我经历了大学毕业高不成低不就的迷茫,感受到了都市的冷漠,直到回来创业后依然没有成长,继续带着那‘怀才不遇’的桀骜,曾就执政党的作为乱评一通。直到一名老党员将我带进德昌县个私协党总支部活动室,当我看到那本名字叫做《写在阳光路上》的小册子,直到我翻开第一页、第二页……一直到最后一页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入党……”讲到这里,杨刚眼里饱含泪花,那天的经历着实让他成长了许多。
如今,那本叫做《写在阳光路上》的册子依然还在,封面依然没变,变的,是它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因为这本书记载了个私协党员13年来捐资上百万元助学、扶贫济困的真实故事。
6月1日,在第67个“6·1儿童节”来临之际,德昌县个私协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党员捐资4万多元,为老碾、巴洞、马安、大陆槽等乡镇中心校送去图书2800余册、床上用品167套、课桌凳50张、文具314套、书柜8个等物品,并向马安乡、老碾乡中心校双优生和贫困学生发放3900元奖励金和慰问金。
“我们送过去的这些东西,都是这些党员个体户们自己出钱买的,虽然不多,却代表着党员们的真心诚意。”德昌县个私协党委书记陈明江对记者介绍道。
这些平时看似“吝啬”的商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带头组织的爱心援助活动从未停止过,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而最感动的是,这一群党员个体户,他们不是身家千万的企业家,也不是一夜暴富的投资者,他们只是一个个辛勤劳动的个体工商户,他们拥有的财富都是一分一厘集攒起来的血汗钱,但党员的身份,支撑着他们把这条路走下去,这是“两学一做”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两学一做”为年底实现精准脱贫上了双保险。2016年,全县还有32个贫困村,共9095名农村贫困人口。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原定于今年底全部实现脱贫。“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后,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扶贫积极性和创造性,扶贫力度空前加大,脱贫速度明显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80%,贫困户已基本实现脱贫目标,一大批党员继续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准备为脱贫后奔小康而努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引起强烈反响。在大象坪村党支部每周开展的学习教育会上,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浩总是拿着一摞报纸、一本笔记,向党员干部传达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领导讲话和重要文件。“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大象坪村作为全县的极度贫困村,我们要吃透上级精神,不等不靠,与全县同步实现脱贫。”李志浩说,“过去我对本村年底脱贫嘴上说没问题,实际上心里也不踏实,‘两学一做’扎实开展后,上级的扶贫力度大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强了,党员的模范作用明显了,在群众中的带动作用提升了。”李志浩带领大象坪村党员群众已基本实现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有安全住房,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当年贫困标准,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的脱贫目标。
在麻栗镇中心校五年级的教室里,14岁的罗万生正在认真地做着老师布置的作业。下课后,罗万生面对记者,满脸泪花地讲述了自己曲折的读书路。“我家里只有一个爷爷,读到六年级的时候,因为要照顾爷爷,加上家里的条件太差,只有选择辍学。”
在得知罗万生的意外辍学后,李志浩第一时间联系麻栗镇中心校,为这个孩子解决了学籍和学费问题。
14岁对于许多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正是花样年华,但对于罗万生而言,能在教室里听老师的讲课,却显得那样珍贵。正是李志浩的倾情奉献,让罗万生能够得以圆梦。在采访结束之际,李志浩坚定地告诉记者,今后要帮助更多像罗万生这样的贫困学生,绝不让贫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