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安扶贫移民局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市相关要求,学做结合、以学促做,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在全市扶贫队伍中大力开展争当“四个扶贫表率”活动,强力推动脱贫攻坚。
牢记主业,履职担当,争当聚力扶贫表率。一是整合扶贫资金。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原则,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对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中央和省、市级有关部门仍按照原渠道下达,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支持贫困县围绕突出问题,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二是倡导社会帮扶。开展百企扶百村、“我为家乡脱贫做件事”、乡友认亲等活动,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知名乡友通过发挥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参与到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开发等工作中,引导他们为改善家乡基础设施尽心出力;结合“10.17”全国扶贫日,广泛开展慈善捐赠、“雨露计划”、志愿服务等公益服务行动,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员攻坚的良好格局。1—6月获得社会帮扶资金(包括物资折资)1.0855亿元。三是强化督查推进。落实每月完成“五件事”要求,坚持“一月一推进、一督查、一通报、一整改、一报表”,目前已组织召开推进会5次,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12次,开展各类检查50余次,树立先进典型80余个,挂号问题70余个,销号59个。
一心为民,真情服务,争当倾情扶贫表率。一是提升脱贫攻坚情系群众意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局职工学习讨论全市贫困群众贫困现状、扶贫先进事迹等,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浓厚感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二是落实党员模范履行岗位职责。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示范党小组”,开展“两个重温”“戴党徽、亮身份”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党性意识、群众意识,切实做到以贫困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当好示范、做好表率,争做敬业奉献的“好公仆”。三是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围绕“万名机关党员进基层”“精准扶贫结亲结对”等活动,定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亲身了解贫困群众实际困难,与贫困群众结穷亲,帮助制定脱贫措施、解决实际困难、树立脱贫奔康信心,不断增强机关干部同贫困群众的感情联系。
科学规划,全程纪实,争当精准扶贫表率。一是科学规划。立足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各项指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编制完善“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调整优化820个贫困村攻坚规划和贫困人口脱贫计划,并安排落实项目资金,保证今年要退出的贫困村和退出的贫困户优先启动。二是建立“脱贫账本”。对标贫困户脱贫7项指标,建立《广安市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包含贫困户基本情况、帮扶规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及印证资料五大板块,帮扶措施具体内容、落实时间、预期目标、取得成效、巩固措施全部记录在案,做到资料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目前已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试点推广。三是开展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委托国家统计局广安调查队实时对贫困退出指标体系及脱贫成效进行客观公正评估,目前已对2016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户进行了初步评估,7月底前将完成2014和2015年度脱贫户正式评估,坚决防止“数字脱贫”。
强化监督,过程干预,争当阳光扶贫表率。一是建立共享联通机制。利用本地贫困人口数量、区域分布、项目清单和资金安排等脱贫攻坚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信息监管联通机制,实现与纪检监察、检察机关有效共享。二是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完善市扶贫资金项目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纪检监察、检察机关与扶贫部门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定期沟通和日常沟通三大机制,及时查处扶贫领域工作人员违纪违规案件,确保扶贫部门与纪检监察、检察机关有效沟通、常态联络。三是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加强扶贫部门监督举报平台与纪检监察、检察机关有效衔接,充分发挥12317举报热线、公开信息等监督举报渠道,努力形成快查快办的良好格局。
(广安市“两学一做”协调小组 江杨 黎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