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贫困群众讲解便携式太阳能照明设备的使用方法。 张启富 摄
8月19日上午,一辆货车在前锋区代市镇梨树村村委会前的院坝停下。不多时,村党支部书记欧光桂便看到随后到来的一群老熟人——结对帮扶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广安日报社干部职工。
“我们带了5台电脑过来,村委会那台‘古董’电脑可以退休了。另外,我们还给大家送光明来了,你猜是什么?”带队进村的广安日报社负责人唐云峰见着欧光桂,卖了个关子。
欧光桂摸不着头脑,闻讯赶来的贫困户也围上前来。只见技术员曾皓打开一个盒子,取出一块正方形的板子,作起了讲解,“我们送来了130套便携式太阳能照明设备。大家把这块太阳能板和电池连接好后,每次放到太阳下晒6个小时,就可以使用22个小时。除了照明,还能带动小风扇。大家外出干活儿的时候可以携带出门,非常方便。”
“阴天怎么办?”“阴天也能用,放在户外10个小时便能储存能量。”“这个玩意儿怕不怕水?”“放心,这是防水的。”“那就好了,我家猪圈没灯,晚上要摸黑,有这个就亮堂了。”“电费也可以节省不少。”……贫困户见到这个新鲜玩意儿,围着技术员问个不停。
唐云峰见帮扶对象程世全没来,便拿着一套太阳能照明设备,赶到老程家。第一次来的时候,一条土路极不好走。现在,2.33公里的村级道路已经硬化,广安日报社还出资修通了到老程家的便民路。便民路的尽头是三间崭新的砖瓦房。老程家原来的土坯房是危房,报社出资为他修了新房后,还把他家门前的院坝硬化了。
唐云峰到来之时,老程正在院坝晒谷子。老程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坐在一旁,看到唐云峰,热情地招呼起来。
“老程,我教你这个怎么用。”在唐云峰的演示下,不一会儿老程便学会了。开关一按,白色的节能灯便亮了起来。
“老程,报社的同志是给我们送光明来了。”欧光桂如数家珍,一年前,广安日报社派来“第一书记”,为村里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报社的同志还一对一与贫困户结对,制定脱贫计划,改造危房,修建便民路、石河堰、囤水田、山平塘,发展庭院经济,送来资金、化肥、被套、办公桌椅……欧光桂不记得大家来了村里多少次,却清楚知道,这一年来,广安日报社已送来31万余元的现金和物资。
“去年送来的11万元产业帮扶资金,我们用来高换嫁接了100亩梨树,现在长势良好,明年就可以部分挂果;最近刚收到的6万元帮扶资金,我们准备高换嫁接200亩红心蜜柚,9月就开始动工。”欧光桂介绍,产业发展起来后,外出务工村民主动回乡创业,组建起吉丰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入股。
广安日报社就像“光明使者”,带来光明与希望,让欧光桂信心十足,“以前村里的梨树、柚树老化,水果都烂在地里没人管。以后,梨树村的水果产业一定会让村民尝到甜头。村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光明。”(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