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会理县外北乡贫困村岩峰村一组,代明才这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带头致富、顾全大局,在岩峰村脱贫攻坚的路上,用朴实的行动、实干的精神诠释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
岩峰村位于会理县东北角,属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一直是该村的代名词。面对贫困现状,群众“宁愿苦熬,不愿苦干”,这是多数村民对生活的态度,40岁出头的代明才却不这样认为,“实干才能过上好日子,实干才能脱贫致富,实干才能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0多年前,他带领家人艰苦奋斗、大胆尝试,如今他已是小有名气的“小财主”,现已发展种植核桃4000余株(160余亩)、李子5000余株、野生独角莲8500余株、白魔芋5亩、烤烟15亩,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代明才自己富裕了,但是他却没忘记村里的其他贫困群众。
“有事,一定要来找我。”这是代明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元刚是岩峰村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但却是勤快人。10年前,青春年华的他从德昌县“嫁”到会理县外北乡岩峰村一组,一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妻子患病花去大笔治疗费用、瘫痪在床,家庭经济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让他饱经风霜。多年来,李元刚只能到县城骑三轮车搞运输,一家人艰难度日。
“李元刚家生活最困难,生活困难救助应该首先解决他家。” 在党员大会上代明才积极为李元刚争取政策,经过村民代表及党员会议评定、村“两委”和上级部门的审核,李元刚家享受到农村最低生活补助。要彻底摆脱贫困,仅靠低保救助金是远远不够的,2015年,李元刚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要脱贫,必须得有固定收入。”代明才主动找到驻村第一书记李皓,帮助李元刚发展致富产业。为动员李元刚回家栽种烤烟,只要有时间代明才就到城里找他作思想工作,还帮助他找乡上要烤烟合同、帮忙栽烟、烤烟……如今李元刚种植烤烟9000多株,预计毛收入能达到4万余元。
“还有什么需要,有的话就告诉我。” 这是代明才对李元刚的承诺。在各级的关心下,李元刚家正在修建钢架房,客厅、厨房、厕所样样俱全。施工中还差一些沙子,代明才听说后,第一时间帮忙联系购买沙子,无偿送到了李元刚家里。
“要脱贫先修路”。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岩峰村通村公路启动改造硬化,但这项工程最大的难题就是要占用土地,代明才家的6分土地被划为征用范围,如果被征用,代明才家年产值6000余元的40多棵果树将付诸东流。工程施工在即,村上、乡上的干部担心代明才不同意,找到代明才作思想工作,没想到代明才爽朗地说道:“没事,村里需要,果树挖了就是了。”这让作思想工作的乡村干部感到不可思议。直到如今道路顺利竣工,代明才从没找过乡、村索要赔偿。代明才说:“修路是造福大家的事情,党员要有党员的标准和样子,要顾全大局,不能给组织找麻烦。”
岩峰村要修建民俗文化广场,一处人口集中、地势平坦的土地被列为最佳修建地点。代明才家的1.1亩土地、1760株烤烟、35株核桃树又被作为征收对象,直接经济损失近2万元。当第一书记李皓找到代明才商量时,“没事,为了集体事业,你们挖了再说” 代明才说道,并主动提出烤烟、核桃树均不要补偿,土地按最低标准给予赔偿。在代明才的影响下,其他被征用土地的群众也服从大局,民俗文化广场顺利开工。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代明才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忘邻里乡亲。在他的带动下,岩峰村一组55户群众均大力发展核桃、李子、烤烟等特色产业,2015年发展种植核桃100亩以上大户3户,50亩以上15户,现已挂果;发展种植烤烟户平收入10万元以上5户,户平收入5万元以上21户。
在岩峰村群众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总是向着处处带头、一心为群众办事的普通党员。代明才就是这样一名朴实无华、心有大家的党员。他总是说到:“只要党员都带头,群众齐努力,脱贫的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了”。
如今的岩峰村,光滑的水泥路面蜿蜒着伸向远方,群众正奔走在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凉山州会理县委组织部 张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