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2040576

华蓥: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主战场”

www.gcdr.gov.cn (2016-09-14) 来源:四川组工网

华蓥市精准开展2016年贫困对象技能培训

今年来,华蓥市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主战场”,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工程,精准开展就业推荐、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工作,使“两学一做”成为推动就业扶贫工作的强大引擎,全方位、多角度,有效帮助了精准扶贫对象就业创业,提升精准扶贫对象自我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精准贫困户学习参观家庭作坊式代工

以就业扶贫为导向——精准推荐扶贫对象就业。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开展进村入户登记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市精准扶贫对象家庭人数、年龄结构、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建立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台账,坚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一是依托华蓥建工、南方送变电等劳务输出龙头企业和传统亲带亲、友带友等方式外出输送一批。二是依托市域经济特别是园区经济,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岗位增加较多,附加值较高的电子型企业,通过园区企业吸纳就业一批。三是依托辖区农业经济和个体工商户就近就地转移一批。四是发动企业办“扶贫车间”,扶持186户贫困对象通过家庭作坊式代工实现就业增收。五是依托电子信息产业、水泥煤炭传统产业、旅游商贸、城镇开发等吸纳贫困对象就近就业2619人。目前,全市2848名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就业率达到92%,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

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

以岗位扶贫为抓手——精准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华蓥市以村级公益性岗位为切入口,瞄准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开发公益性岗位,及时兑现补贴,让精准扶贫对象足不出村就能就业增收。一是摸清需求,精准开发岗位。坚持因事设岗和“新开发”的原则,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结合老百姓实际需求,精准发力,开发一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食品药品代购、村级治安巡逻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岗位。二是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开发范围。在广安市制定的贫困村公益性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加大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上调开发个数,每村开发3-5个;将岗位的开发范围扩大到非贫困村,对81个非贫困村按照每10名精准扶贫对象开发1个公益性岗位的原则进行开发。三是加强管理力度,确保落实到位。实行村级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不定时抽查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到岗到位、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岗位开发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华蓥市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15个,人均收入450元/月,帮助336名精准扶贫对象成功就业,并已按照400元/人/月兑现了7月份补贴,共计134400元。

以技能扶贫为重点——精准提升扶贫对象技能。采取“市内定点培训+市外委托培训+送培训上门” 方式,开展技能培训1340人次。一是通过深入村户调研,掌握了精准扶贫对象的年龄结构和技能水平,对缺乏就业技能,且有培训意愿的精准扶贫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提升精准扶贫对象的就业能力。二是结合精准扶贫对象培训需求,积极开展分类技能培训。有农用技术培训需求的精准扶贫对象,在村活动室进行理论授课,在种养殖基地中实地讲解;有园区就业意向的精准扶贫对象,在职教中心进行理论培训,并组织其到园区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跟进培训结果,搭建供需平台,实现培训人员到企业务工就业无缝隙对接。三是由人社局、财政局、就业局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培训的开班、培训过程及结业进行督查,确保培训扎实开展。

以政策扶贫为保障——精准扶持扶贫对象创业。一是大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对有创业意愿的精准扶贫对象进行SYB创业培训进行智力扶持,依托SYB专家团队,为精准扶贫对象量身定制创业计划,提升精准扶贫对象自主创业成功率。二是向上争取200万创业风险担保基金,有力解决精准扶贫对象自主创业存在的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三是落实帮扶政策,针对精准扶贫对象给予10万元三年免息创业担保贷款;针对精准扶贫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毕业5年内创业的,给予1万元的创业补贴,有力地支持了精准扶贫对象自主创业。

(四川省华蓥市委组织部 王晓均 胡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