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在选人用人上,始终坚持严把程序关、质量关、政策关、廉政关,严把政治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标准,在建章立制、干部储备、综合研判、从严监管、廉政审查等“五个在前”上狠下功夫,严防干部“带病提拔”,切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建章立制在前 准确把握运用“铁规矩”
制度保障,规矩约束,切断“带病”干部后路。严格落实《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委规范选人用人工作“1+5”文件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聚焦干部“病症”发生的隐患空间,配套出台署名推荐、任前考察、全程纪实、任前档案审核等制度,完善考察组长负责制、“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行为登记等制度。紧扣干部“病症”留存的关键环节,多维度、多层面严防死守,不断完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让干部“病症”无处遁形,让“带病”干部销声匿迹。
干部储备在前 坚守德才兼备“硬杠杠”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导向,严格选用干部标准。从干部“带病”的可能空间入手,通过干部述、群众评、谈话问、组织评等多种方式,考准考实干部德才情况,真正让德才兼备成为后备干部和干部选任的“硬杠杠”。今年换届前,区委专门组织开展科级后备干部推荐、“四类人员”推荐、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等工作,确定科级后备干部254名,“四类人员”30名,为领导班子换届提供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数量充裕的后备干部队伍。明确领导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选拔,杜绝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做到干部选任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综合研判在前 把准结构优化“精准度”
强化研判,精准识人用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定期开展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研判,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实地调研、重大事项督查等方式,放宽视野、拉长视线,多渠道了解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准确掌握干部实际表现,全面分析研判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做到立体识人、精准选人。今年3月,由区纪委书记、区委组织部长分别带队深入涉及换届的8个镇,与144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摸清班子结构和干部现状,征求各镇对党委、纪委领导班子职数配备、干部调整的意见建议。对关键岗位等人选,早谋划、早着手、早调整,按照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知识、专业、年龄结构原则,做到干部调整使用心中有数、进退有度。
从严监管在前 筑牢干部带病“防火墙”
抓实教育,从严监管,增强干部带病“免疫力”。通过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两条例一准则”,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干部思想,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信念、有为有位、敬畏法纪。综合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考核、廉情监督员反馈、信访举报等情况,采取谈话、函询、发放纪律提醒卡等方式,对干部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真正把干部成长全过程、工作生活各领域、思想行为各方面,都置于严格管理监督之下,最大限度降低干部滋生“病症”的可能性。对干部身上存在的“小问题”“小毛病”,视情况及时提醒、教育、谈话,把管理监督措施实打实、硬碰硬地落实到位,真正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廉政审查在前 织密干部带病“过滤网”
对拟提拔任用、选先评优表彰的干部,强化审核措施。在会议研究和提名推选前,区纪委结合区管干部廉政档案监察平台监控信息,对考察对象进行严格的廉政审查,重点审核是否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是否有举报件、是否有初核问题、是否拟立案或涉案等多种情况,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这个关键环节。与此同时,书面征求同级法院、检察、公安、审计等部门意见建议,重点审查违法犯罪、信访举报、经济责任等方面影响任职的问题,切实做到“凡提必审”“凡提必核”“凡提必听”“凡提必查”。着力构建起干部选拔任用“过滤网”,将“问题干部”挡在“网”外,严防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切实将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泸州市江阳区纪委 易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