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4976690

简阳市:全覆盖、点穴式、常态化开展干部驻村帮扶

www.gcdr.gov.cn (2016-11-14) 来源:四川组工网

简阳市是成都市唯一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区(市)县,是成都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现有贫困村89个、贫困人口15911户、46338人,贫困发生率3.87%。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以来特别是简阳整体划归成都代管以后,简阳市始终把优选严管干部人才与决战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按照全覆盖、精准化、全脱产、早脱贫的要求,扎实开展“五个一”干部驻村帮扶,以党建之力助推脱贫攻坚。2015年全市实现贫困村摘帽10个、贫困人口脱贫2万余人,今年可实现31个贫困村摘帽、1.6万人脱贫。

一、扛实政治责任,汇聚党建之力,全覆盖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围绕脱贫攻坚任务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推动干部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把贫困村作为党员干部的基层党建工作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联系点,把脱贫攻坚作为市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必述必测必考内容,层层示范推动。全市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双联”工作联席会议、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推行定期例会、报告、督查、通报和评比、考核“六项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专门拿出4分作为干部驻村帮扶的专项考核,出台专门考核办法,逗硬目标考核,注重结果运用,将其作为领导班子运行分析的重要参考和党员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实施全员选派。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等,动员99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116名农技员和98个部门(单位)直接参与联系99个贫困村,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均有联系县级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农技员“五个一”帮扶力量,实现全覆盖。三是及时优化调整。在日常工作推动中,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检查力度,对因怀孕及其他身体原因不能保证驻村工作时间的13名第一书记进行及时调换。简阳整体划归成都代管以后,结合成都市级领导联系、部门单位帮扶工作,对“五个一”帮扶力量进一步优化调整,及时增派21名第一书记,确保脱贫工作“不断档”,驻村帮扶“无真空”。41名成都市级联系领导、14个成都市无相对贫困村的区(县)和129个成都市级部门(单位)对口帮扶我市有脱贫攻坚任务的32个乡镇和未实施脱贫攻坚项目的89个贫困村。

二、坚持因村选派,落实精准措施,点穴式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求,做到因村派人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一是精准化选派。按照“广泛发动、严格程序、好中选优、因村选派”原则,注重选派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目前在岗的99名第一书记,均为大专以上学历;45岁以下88人,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班学员、年轻后备干部57人。同时,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扶弱村、政法部门治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原则,组建99个驻村帮扶工作组对口帮扶99个贫困村。二是结对式帮扶。按照“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要求,在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全覆盖帮扶贫困村的基础上,动员高校医院、金融机构、重点企事业单位等70余家社会力量,通过“科室帮” “支部帮”“组团帮”等形式,全面参与脱贫攻坚;深入发动我市4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职工,采取“一帮一” “一帮几”的形式,与99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1万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发放连心卡1万余张,送去300万余元物资,实现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全覆盖,推动“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帮扶责任人”硬指标落实。三是点穴式扶贫。市、县两级联系领导经常走村入户调研指导、访贫问苦,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村入户“走基层”活动,深入贫困村讲党课、结穷亲、送温暖、办实事。各级帮扶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定期到村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各项支持,帮助贫困村硬化道路299公里,整治山坪塘154口、新建蓄水池449口。干部驻村帮扶组与村党组织一道实施3年脱贫攻坚规划,加快易地扶贫搬迁369户分散安置住房和5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第一书记领办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05个,帮助培养后备干部200余名,规范村级活动阵地99个。驻村农技员开展涉农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帮助完成5000亩产业园区规划,培育农民专合社53个,发展优质果蔬12万亩。

三、强化纪律要求,注重激励保障,常态化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决战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从强化纪律要求、注重激励保障、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推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合力形成。一是强化纪律要求。及时制发《关于严明扶贫开发攻坚纪律,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 《第一书记“十带头十不准”行为准则》,鲜明提出脱贫攻坚“七个不准”要求,强化驻村工作纪律;同步制发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签订《驻村目标责任书》,厘清权力边界,明确责任清单;同时抓好第一书记APP运行使用,严格第一书记考勤打表,确保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并定期抽查民情日记、工作日志,推动狠抓工作落实。二是注重激励保障。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落实第一书记各项保障措施。市财政按每个村5000元/年的标准,拨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费,并参照派驻地标准,发放乡镇工作补贴;派员单位按到村实际工作天数和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兑现伙食补助,并为第一书记一次性发放2000元安置补助。及时出台第一书记管理考核激励八项制度,明确第一书记年度考核先进指标单列,共评选表彰先进帮扶部门单位12个、优秀“第一书记”20人次。乡镇党委班子换届中,将9名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拔进乡镇党委班子,让第一书记有盼头、有奔头。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明确由市直机关党工委负责第一书记管理服务,由市农林局加强农技员督促指导,双线同向夯实干部驻村帮扶力量。先后组织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专题集中培训8次,开展第一书记座谈交流会3次,并通过组建QQ群、编发工作简报、加大宣传力度等,搭建驻村帮扶工作交流经验平台,分批分次遴选外出考察培训,着力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素质。

(中共简阳市委组织部  杜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