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一得到破解;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新思路、新规划,也在子各村生根发芽,我有信心团结带领大家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同奔小康。”近日,新当选的宁南县六铁乡子各村村主任咪色色贵底气十足的面对村民激动地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南举全县之力,统筹各方人力、物力、财力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一”联系工作制度,发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三苦”精神,以精准帮扶全覆盖为前提;履行“四大职责”为目的;强化帮扶出成效为重点,构建横纵相连的网格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为加快贫困村生产发展、增收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宁南全面实现了全县36个贫困村“村七有”和20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三有”,实现8684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并全部通过省、州的验收,批准退出。
一村一人 精心选派
“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选派,我们始终坚持‘党群部门到软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涉农部门到产业村’的思路,统筹考虑选派部门特点、工作优势和干部自身素质能力、阅历、性格等特点,因村派人、因人定村,用其所长,做到人村相适,确保驻村帮扶凸显‘雪中送炭’。”宁南县“五个一”帮扶力量协调办公室主任杨正德表示。
地处二半山区的海子乡,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全乡的发展,该乡以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将2016年定为交通建设发展年。从县交通局下派到海子乡新农村驻村帮扶的曲木布哈,认真结合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部门优势,积极配合乡、村、组实施各类建设项目。成功化解了水泥路面过水沟、坡面堡坎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难题。
宁南将选优派强帮扶工作,将有农村工作经验、有涉农专技特长的干部作为驻村帮扶人选,切实做到优中选优,选准能人。
“扶贫不是简单的施舍救济,而是贫困户借势发展的机遇。我们不仅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农村,还要把党的政策、方针传到农村,从思想上、行动上形成统一,凝聚精气神脱贫奔康。”正在入户走访的驻村第一书记钟继丹娓娓道来。
一村一策 精准帮扶
地处宁南县后山生态保护区的务旭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少,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在开展驻村帮扶过程中,第一书记张榉针对该村独特的环境、海拔和土地资源,规划出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富民思路。先后引导贫困户规模栽种冬桃1200余亩,同时大力发展以高山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进一步夯实了村民脱贫奔康的基础。“明年的务旭村,会更加热闹。一览宁南县城全景后,就到桃园赏桃花、看菜花,饿了就到农家小院尝地道的农家菜。”正在农家乐后厨忙活的陈健高兴地说。看到务旭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商机后,他新修了一幢新楼房,开办了务旭村第一个农家乐。
该县按照“立足村内资源、围绕群众需求、着眼长效受益”的原则,扶持贫困户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林业,共栽种核桃13.9万亩,发展花椒、板栗等其他经果林共计1.1万亩,实现贫困户户均种植经济林木10亩以上目标。
“帮扶单位免费发放核桃苗;专业技术人员耐心培训栽种技术;我只要管理好核桃苗,200亩核桃带来的经济收入,足以让我修房子、开车子、过上好日子。”子各村贫困户马色米信心满满的规划着小康生活。
结合宁南富民产业,2016年共扶持1822户贫困户发展烤烟、养蚕等特色产业,户均售烟、售茧等收入达1.5万元。同时采取“借畜还畜”、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帮扶有条件、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全县2036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出栏肥猪或羊5头以上、肉鸡80只以上。
一村一标 精准发力
“在夜校培训班,我不仅学到了产业发展种植技术,还学到了高山蔬菜的种植技术,学会了怎样去判别、控制家禽疫情。”贫困户阿基尔呷对在这脱贫奔康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开办“农民夜校”赞不绝口。
宁南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与基层党建进行了有机融合,突出“抓班子带队伍、出思路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三项根本任务,明确了“推动精准扶贫、加强基层党建、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个工作目标。36名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调研,分村制定脱贫规划36个、年度帮扶计划36个,绘制脱贫攻坚作战图36个,明确脱贫摘帽的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精准发力。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宁南先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8个,巩固提升28个,修缮基层阵地36个;培育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41个,每名党员示范户认领政策宣传、脱贫帮带、技术服务等1至2个岗位,结对帮带2至3户贫困群众提升致富能力,发展1项致富产业,共带动2405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新“党组织+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示范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220个,将2036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就业。走访慰问困难群众66257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18件,解决困难问题645件;投入资金70万余元,创建农民夜校125所,第一书记围绕脱贫攻坚开展专题辅导1368次,培训农民群众62000余人,发放各类教材12000余册。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36个,重点约束陈规陋习,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厚植淳朴乡风,引导良好风俗习惯;全面落实“互助自治”、“十户联防联保”等禁毒工作模式,教育群众远离黄赌毒,脚踏实地创业致富;共创建“四好家庭”519户,以点带面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落后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宁南县委组织部 吴军 李桦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