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973954

干部交流任职 考验“执政接力”

www.gcdr.gov.cn (2005-10-31) 来源:

信息来源:《成都商报》

干部交流任职 考验“执政接力”

  成都数位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实现交流任职,本报记者走访了解他们走上新岗位后的思路
  10月22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3位市级部门主要领导:原成华区区长王文斌调任市环保局局长,原青白江区区委书记戴晓明调任市经委主任,原水利局局长周莉蓉任新组建的市水务局局长。除周莉蓉外,戴晓明和王文斌都由原来任职的区(市)县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调到了市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岗位上,实现了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的交流任职。截至10月22日,19个区(市)县的17位党政领导已进行了交流任职,这是近年来成都力度最大的一次干部交流。党政主要领导交流,为所在区县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对干部执政“接力”也是一个考验。干部交流工作中该如何传好接力棒?本报记者近日先后走访了相关区市县的部分干部群众。
  1、现实情况
  成都:19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近半交流
  2005年,成都最早一轮干部交流始于2月初。2月上旬召开的成都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多项人事任免。根据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的提名,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免去了孙平的成都市政府副市长职务,沈有春的成都市司法局局长职务,谢瑞武的成都市经委主任职务,门生的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职务,并决定任命陈家荣为成都市司法局局长。
这次会上,被免去职务的这四个干部中,除孙平调攀枝花任市长外,沈有春调市政协出任秘书长,谢瑞武调双流出任县委书记,门生出任彭州市委书记。这是2005年开春后,成都展开的第一轮干部交流。随后,一系列干部交流开始陆续在全市启动,截至10月22日,全市19个区(市)县的党政领导近半数实现了交流任职。
  四川:21市州党委“一把手”异地任职
  不光成都,四川省市州和省级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也很大。省委书记张学忠指出:“交流任职才能使干部摆脱当地人事关系的束缚,放手开展工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则强调:“干部异地任职肯定会多消耗一些‘汽油’,但与由此带来的巨大效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交流。”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四川在近几年加大了干部交流的力度,并以此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四川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上表决产生了达州、眉山、内江3市的市委书记。至此,四川21个市州党委“一把手”、21个市州纪委书记、法检“两长”和181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组织部长全部异地任职。
  2、措施保障
  为确保干部交流有序在全省展开,四川省组织系统全面加强了干部交流的制度建设和措施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干部任前谈话制度》、《服务党员干部18条措施》等文件,并在干部交流问题上“约法三章”:一不准个人或少数人指定交流对象,不准借交流突击提拔干部或排斥异己;二不准借轮岗交流之机向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进行交流的,要按规定作出职务调整;三不准利用干部交流之机搞权钱交易。
  而为了处理好推进交流与保持稳定的关系,省委明确规定: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每次交流干部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其成员总数的1/3;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同一地方(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
在这个背景下的成都,2005年的干部交流力度也备受关注。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共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75名,7400余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3800余名干部进行了交流,市级部门领导和中层干部交流面达到了85%。
  3、交流得失
  利多还是弊多?两种观念的冲撞,给组织和人事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对于交流的领导干部而言,要获得群众的肯定和支持,惟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他在新的岗位上的执政思路和方略是否能使广大群众获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何完美实现执政接力成为交流干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益处:来先进经验 激励干部
  “干部大交流必将带来干部队伍活力的大迸发。”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省委还将深入推进干部交流,今年的数量和力度还将加大。他认为,干部交流后,干部年龄、专长、经验、能力等方面的构成,都能实现有机的整合,使领导干部释放出更强的领导功能。同时,选好一把手基本上可以搞好搞活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综合面貌,可谓益处多多。
  “这种频密而且力度很大的干部交流是一种信号。”省委组织部特邀研究员、省社科院政治学副研究员李羚认为,这种干部交流与四川以及成都市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相当大的关系,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导向,是对一些干部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认可和肯定,通过交流,既激励了干部,干部本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释放。“这是非常有利的。”
  “干部交流关键是知人善任,这对推动工作非常有利。”在记者走访部分区(市)县的干部和普通群众中,大家都对干部交流持认可的态度。青白江区一些干部,对青白江原区委书记戴晓明的履新都普遍看好,一个比较接近一致的说法是:戴晓明原来任职的青白江被誉为成都的工业高地,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备的产业格局,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成都工业经济发展都深有影响。因此,对于抓工业经济,戴的经验和经历显然都自不待言。
  “科技兴农,彭州这样的农业县市,需要这样的干部。”与之保持相同说法的是彭州市的一名干部。原市科技局局长门生从市级部门负责人到彭州任市委书记,一方主政后,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这个市委书记被市民寄予了更多厚望。“只要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益,这样的干部交流都应该得到群众的认可。”这位干部一语道出了大多数群众共同的心声。
  而曾经担任市计委副主任和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蔡亦如则调任大邑出任县委书记,曾经主持成都城乡一体化课题研究的蔡亦如,对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有着系统的研究,此番调任大邑,自然为他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
  缺憾:推进的实际成效短期内不明显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很多干部群众对干部交流持认同和肯定的同时,也有一些群众认为干部交流有很多不足之处。一个最直接的担心是:新来的领导干部,会根据自己的施政思路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方略,制定这些新的方略由此会增加行政成本,造成不稳定局面。因此,很多干部对刚上任的领导都持观望态度,这样的观望期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但无论长短,在这个观望期内的具体工作,推进的实际成效肯定不是很明显。
  “领导一方面要了解原来的发展目标,适应下属干部的工作,一方面下属干部也要适应领导的新思路,彼此适应,已经见惯不惊了。”大邑县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这种适应期或长或短完全因人而异,有的领导刚来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属于先干起来再总结的实干型领导干部;有的则长于理性观察和深入思考,属于“谋后而动”的思辨型领导干部。“这样的观望也好,适应也好,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利或者弊。”
  在记者的走访中,还有一些群众认为,很多交流过来的干部,家都在省城,“领导干部也是人,每周至少回家一次,有的两三次,别的不说,这得浪费多少油钱啊!”这样的不足之处看起来尽管有些无足轻重,但也道出了交流干部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交流不可能解决干部管理中的所有问题,但是,这种‘花油钱’也是不足之处的观念有点落后。”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从干部的理想管理状态,还是立足于现实,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干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交流有利于激发干部潜力,也是培养和发现干部的一种渠道,最为关键的是,交流有利于预防腐败、促进公平。这些都是干部交流带来的好处。”  
  4、继承创新
  创新还是继承,执政接力考验的是交流干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执政智慧。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由于这种干部交流制度尚处于初步阶段,很多地区的发展,还依赖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能力,以及本人的资源、魄力等,如果没有制度化的进一步完善和尽量减少制度上的冲突,那就很容易造成交流干部的短期行为,这势必会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减小这种影响,还需要在深入推进过程中着力解决很多问题。为此,李羚从自己多年研究实践中归纳出了几个方向:如干部任期制的健全、岗位任期和职务任期的进一步明确等。“这项工作推行越早,克服干部交流负面效应约束力就越大。只有制度不断完善,干部交流才会朝着一个比较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执政接力的新都范本
  “学历高、年轻,一方主政正当其时,这是这批交流干部的一个共同特征。”李羚结合自己多年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认为,这批交流干部充实到区(市)县后,他们普遍都有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愿望。
  一张蓝图绘到底。对于交流干部而言,现实的问题是:面对观望,如何确保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连贯性?是在继承中创新还是创新中继承?面对这些问题,新都区委书记牛敏坦率地给出了回答。
  10月21日,星期五,经过周密思考后的牛敏请来了省内研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高参,和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的领导干部一起,研究如何在新都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被邀请的专家、学者中,除了李羚外,还有成都市委党校党建部主任王凡以及党建部教授刘益飞等知名专家。
  据悉,在这次会上,牛敏很坦诚地谈到了继承还是发展的问题。他表示,作为区委书记,第一要务是把新都的经济发展搞上去,在此基础上,就是把民主政治建设一如既往地推下去,而且还要更深入,并形成制度化,确保这项工作能够一贯地坚持下去。当天的会上,专家和四大班子的干部们认真梳理了新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难题,并就下一步深入推进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据悉,有关深入推进新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目前正着手进行全面规划。
  “交流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的成熟度,决定了他们会在自己履职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去修正自己的一些做法。”李羚认为,领导干部交流到基层后,一些干部群众怀有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不全盘改变和违背原有党委的既定方略的前提下,创新性地提出一些发展思路也是可以理解的。“新都的这种执政接力给广大交流干部作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李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