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159514

党员攻坚团队协作 昔日龙尾村"麻雀窝"变"凤凰巢"

如果回眸平昌县云台镇龙尾村的过去,那可是在全镇乃至全县挂了号的一个最贫困落后村,几乎都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今却完全“脱胎换骨”了,已是全镇和全县最漂亮、最热闹,最受人瞩目的地方。笔者带着疑问专程来到龙尾村采访,发现了一个重要“秘诀”,就是云台镇党委、政府实行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使党组织堡垒作用充分发挥。领导靠前指挥,党员攻坚突破,团队协作奋进,经过3年苦战,改变了龙尾村昔日不堪回首的“历史”。 成片成片的茶叶枝繁叶茂堆绿耸翠;宽敞的过境快速通道连接着已硬化的村道公路;改造一新的古村落和新建小洋楼错落有致,“靓丽”多姿;游人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踏上龙尾村的土地,展现在眼前的这一切令人眼花缭乱。

三十二梁古村落美丽景色

龙尾村海拔1000余米,6个农业社,900多人口。相距镇政府20余公里,是云台最偏远一个村。前些年,没有一寸像样的村道路和任何产业。后来,人们纷纷大“迁徙”走出大山,全村剩下的也就是些老弱病残有100余人,土地被撂荒,一片孤山荒野,比作“麻雀窝”再恰当不过。2013年,巴中市委、市政府实施到2020年茶叶种植100万亩,产值100亿元的“双百”工程。于是,云台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决定利用龙尾村撂荒土地规模发展茶叶产业。当年9月,一场茶叶生产大会战拉开序幕,镇党委便抽调机关党员干部进驻龙尾村划片负责。同时,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组成攻坚团队,他们吃住在山上,考勤在点上,工作在线上。开工那天,上百台耕作机轰鸣起来重新“开荒”,随后,各村(居)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轮流上阵突击整地、栽植,每天多达500余人。这年国庆节,所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镇机关、单位干部自愿放弃了7天大假参加义务劳动。3个月苦战,高标准栽植了茶叶近1000亩。

茶叶专合社社员正在除草

他们还把党建工作搬到了茶叶生产一线,从产业大发展行动中发现思想纯洁、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同志,通过压担子、严考验,对条件达到成熟的火线发展入党。这一来,激发了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斗志,在扶贫攻坚战中成为了中坚力量。2014年,巴中――达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青凤段至邱家镇“朱家湾”快速通道正好贯穿龙尾村境内,加上村道公路硬化,龙尾村交通得到彻底改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建立的“巴中现代茶业科技示范园”落户龙尾村,给茶叶产业带来了更好前景。他们围绕“科技引领,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带动示范,茶业发展,富民强镇”主题再掀种茶新高潮,培植了中茶所核心示范园2000亩,新建“中茶珍稀良种母本园300亩”、“良种茶苗繁育基地500亩 ”,发展生态茶叶观光园3700亩。 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实施“回引”工程,龙尾村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蔡方儒毅然决定返乡投资创业。流转已植栽茶叶3000亩,采取“公司+业主+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了“云顶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蔡方儒已成功申请注册了“秦巴云顶”和子产品“雾中君子”等系列品牌。并投资3700多万元,建起了“平昌县秦巴云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占地6000多平方米,集科研、品茗、休闲于一体,以及红茶、绿茶两条自动生产线。合作社先后投入各类资金已近6000万元,现有社员500多人,每个社员在合作社年收入近20000元。据村干部介绍,现已有60﹪以上的在外村民重返故土。龙尾村有三十二道山梁,象三十二颗棋子摆在棋盘上,自然成景,风光独特,堪称绝世奇观。还有几百年历史的“蔡家大院”、“刘家大院”两处保存尚好的古村落。2014年冬,镇党委、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古村落进行改造,还原了古建筑的味道,不少村民也建起了一座座小洋楼。还在“蔡家大院”建起了巴中市首家“巴山农耕文化存列馆”,收藏了各种农用器具、生活用品2000多件。云顶客栈等农家乐,游客爆满应接不暇。而今,龙尾村变成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旅游福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