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8787517

彭州村(社区)全面推行“微权力”治理——清单之外再无权力

www.gcdr.gov.cn (2016-10-10) 来源:四川日报

  彭州市天彭街道翠湖社区宣传栏让村民更清楚“微权力”是如何治理的。

  □本报记者 陈碧红 文/图

  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彭州市天彭街道翠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姜淑玉就从社区的集体资金中支出了1万多元钱。社区计划在九九重阳节当天,给社区里的一百位老人发慰问金和牛奶。

  数目不算大,但为了支出这笔钱,她花了不少力气:用多少钱,买什么,提前一个月在社区门口张榜公示;买牛奶,除了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之外,还要约上社区监事会和议事会成员代表等;买完之后,所有发票、照片,全部上传到社区公众平台供查阅……

  今年初,成都市纪委针对基层腐败问题在全市启动“微权力”治理试点,彭州通过编制“微权力”清单、合理限权、规范用权,把村(社区)干部的所有权力都曝光在群众面前,一目了然。

  “蝇贪”花样百出违纪数量居高不下

  翠湖社区是彭州中心城区一个相对富裕的社区,辖区内商铺林立,每年仅铺面出租就有2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加上社区公共服务资金、办公经费及其它专项工作经费等,社区每年可支配的钱达到40多万元。

  过去,社区里无论修路、搞项目还是采购办公用品等等,就是“一把手”一句话的事。到了月底,在村民议事会上大概报个数,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这个月的账目情况就算了结。

  “以前一说起干部,老百姓第一印象就是有钱有权的人。”50多岁的社区居民宋从会说,大家根本搞不清楚社区干部究竟有哪些权力。即便议事会上通报了收支情况,大家也看不明白,“相当于一笔‘糊涂账’。”

  这样的印象,反映在了彭州市纪委公布的数据上:彭州市辖19个镇1个街道、354个村社,共有村社干部1380余人,每年村级资金往来高达1.3亿余元。2013年,该市查处违纪案件80件82人,村级干部违纪案件8件8人,占9.7%;2014年,查处违纪案件105件115人,村级干部违纪案件 13件 18人,占15.76%。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则上升到30.4%。“查处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逐年升高,多集中于经济类问题。”彭州市纪委副书记周倩调研后发现,这些违纪案件,多涉及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支农惠农项目和土地征用补偿、集体资产处置、大额集体资金使用等方面。

  在周倩看来,虽然村(社区)干部的级别低,但是违纪违法危害更为直接、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逐年上升的数据更加表明了基层治贪的紧迫性。

  权力公开让老百姓心里有数

  十多年和基层干部打交道,彭州市天彭街道纪工委书记李代胜认为:基层腐败久治不愈、难以根治,关键在于村(社区)干部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执行失范、监管薄弱等方面;尤其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明,更是造成“苍蝇乱飞”的直接原因。

  今年4月底,在翠湖社区大门口,几张社区“微权力”试点工作情况公示表,引发热议。

  根据社区的各类权利和义务,公示表上共罗列了“微权力”共5类33项,包含社区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用工用人、党员发展、宅基地审批、低保社保办理、出具证明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明确了干部应当按什么步骤办理,什么时候办好,群众应该准备什么资料,找哪个人办事等等。

  比如,在三资管理类“日常接待”一栏中,明确界定范围为“日常办公接待需用的茶水、纸杯采购”,其具体操作流程为“日常接待费支出实行限额控制,由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到有正式发票的超市或者商店进行购买,取得发票后由社区理财小组对票据进行审核把关,核实购买茶叶的价格,最后按财务报账流程规定报销”,同时还指出了风险点:“茶叶规格超标准接待等”。

  一目了然的清单,不仅让翠湖社区的居民第一次掌握了干部的权力边线,就连社区居务专干崔莎也忍不住感叹:照单行权,虽说减少了自由裁量权,但也保护了干部。

  这份清单,就源于4月初彭州市纪委启动的“微权力”全面摸查。借此,彭州梳理出村(社区)5大类18项基本权力,形成市级权力清单样本。围绕“谁来办”“怎么办”固化权力运行的程序和轨道,并把村民普遍关心的资金管理、土地征收登记等事项列入权力清单目录,做到“清单之外再无权力”。

  截至目前,彭州市先期试点的地方共梳理权力67条,绘制运行流程图40余套,制定风险点位760个,出台防控举措940条,确保干部行权在阳光下运行。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彭州试点地区接待群众来访来信来电同比去年减少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