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8766608

决战脱贫攻坚 万涡村要脱贫茵红李先“触网”

www.gcdr.gov.cn (2016-10-11) 来源:四川日报

开栏的话

决战脱贫攻坚,全省党员干部在行动。从去年7月开始,我省选派4万余名党员干部分赴11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从加强基层建设到推进精准扶贫,从用心为民办事到提升治理水平,他们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进上下实功、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村民们如何看待他们给村子带来的变化?即日起,本报推出“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精准脱贫·驻村观察”,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唐泽文观 察 点: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驻村干部:省委办公厅驻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

第一书记王琳

10月8日,国庆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第一书记王琳来到村集体成立的公司——四川金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月已制定电商平台方案,今天商量具体实施进程安排。”

“平时直接卖给‘串串’,一斤茵红李均价2.5元,精选后通过电商平台包装销售,一斤9.8元。”算账后,王琳认为,电商销售是万涡村主导产业茵红李提升附加值的最佳方式。

万涡村是屏山县有名的落后村。2014年,全村285户1203人中,22.36%为贫困户。虽然村上有一些农户零零散散种植水果,但不成规模,收入不高。

去年8月,王琳从省委办公厅来到万涡村任第一书记。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地村民“产业脱贫”的事情。多方考察后,在当地有发展优势的茵红李成为重点发展产业。去年,万涡村茵红李卖了500万元。“从季节上来看,我们的茵红李采摘时间在普通品种后、汶川茂县李子之前,有季节优势,在销售上做好了,估计今年产值能翻一番。”不过,万涡村的茵红李种植一路走来并不顺利。

开始时村民没有种植经验,王琳多次前往省农科院协调帮助。省农科院在万涡村建起茵红李标准化种植基地,该院专家几乎每半个月就到万涡村现场指导一次,并为全村的茵红李种植制定统一标准。“在专家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茵红李种植技术,特别是在冬天李子树管理难题方面学到了很多办法。”村民宋帮鑫说。如今,宋帮鑫已成为村里志愿技术服务队队员,村民有什么技术难题,都可以找他帮忙。

现在,万涡村茵红李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0亩,进入丰产期后,每亩产值将达万元。计划到2019年,全村茵红李产值将达3000万元。

万涡村茵红李的销售市场主要为宜宾本地及云南、贵州等周边省市。王琳说:“我们正跟青岛等北方市场接洽,通过电商平台,我们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群众心声

万涡村村民袁明虎:作为省上来的第一书记,王琳很好接触。他是宜宾人,说的也是宜宾“土话”,平时跟他交流就跟和村干部交流一样,没啥区别。专家来给我们指导种植技术的时候,他也跟着我们一起学习。我们没听懂的,他就用“土话”给我们讲解。在他的帮助下,村里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