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守帅)11月30日,彭州市天彭街道檀木社区“农民夜校”授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永博士开启第一课,这意味着“农民夜校”在彭州市全面铺开。“避免出现基层干部不愿组织、农民不愿参加等现象。”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小平说,当地明确坚持按需开课,提高“农民夜校”吸引力,实现常态化教育培训,严防“开办了事”“三分钟热度”。
彭州建立了师资库,从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致富能人等人员中择优聘请专兼职教师,并在每个村(涉农社区)从大学生村官、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党员中至少确定1名政治坚定、业务熟练、群众信服的人员负责校务日常工作。
结合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彭州以农民增收致富需求为导向,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民夜校”,开设4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夜校”。即以村(涉农社区)为单位,建立村级“农民夜校”标准班;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镇级提高班;以优质教育培训机构为载体,建立市级示范班;以特色产业为纽带,集中优质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班。
据悉,该市“农民夜校”平均每月集中学习2-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