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巴州区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弱联建、软硬配套、点面结合、正反激励”“四驾马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互动互融、互促互进。
“强弱联建”优化组织设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大力实施党组织结对联建工程,采取“富裕村+贫困村”“专合社+贫困村”“企业+贫困村”“帮扶单位+贫困村”等方式,把贫困村党组织与地域相邻的富裕村、产业配套的涉农企业、利益联结的专业合作社、挂包联系的区级部门党组织结对联建,实行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生产要素资源一体整合、一体推动。建立村级联合党组织35个,产业党支部63个,农村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软硬配套”拓展阵地功能。按照“1+6”功能配套和室内“八有”室外“一有”的标准,由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从场所面积、硬件配置、场所功能、标牌设置、管理制度等对全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软硬件达标升级改造。开办“农民夜校”373个,建成村级党群服务中心42个、农村党建示范点15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41个,全区114个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升级。
“点面结合”提升帮扶效果。统筹“五个一”帮扶力量,从面上整合各类扶贫资源,点上“一对一”帮扶贫困群众,集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到户产业发展。全区11249名党员干部职工,全覆盖挂包25169户贫困户,同步建立任务、责任、问题“三张清单”。深化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点亮微心愿•脱贫手拉手”暖心工程、贫困户“万元增收工程”,114个扶贫示范工程带动2000余名贫困党员群众增收,20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收集实现6大类15个小类35422个贫困群众“微心愿”,实施18682户“万元增收工程”,预计增收1.88亿元。
“正反激励”强化工作保障。出台《干部推动脱贫攻坚激励办法》,从评先选优、选拔使用、关爱帮扶和工作环境四个方面提出17条硬措施,对实绩突出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优先平级重用、优先晋升非领导职务、优先确定后备干部、优先调动使用、优先聘职转岗“六个优先”。加大脱贫攻坚年度考核权重,与目标绩效奖励挂钩。在区属媒体平台开辟脱贫攻坚专栏,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工作不力干部。2015年以来,33名扶贫一线优秀干部被提拔重用,78名先进个人、32个先进集体受到各级表彰表扬,12名履职成效差的干部被召回。
(中共巴中市巴州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