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6166434

村党组织发家记——达州市达川区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新模式

www.gcdr.gov.cn (2018-09-30) 来源:四川组工网

按:中组部将“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列为2018年基层党建5项专项工作之一,今年是实施“村级党组织发家计划”的第二年,经过去年以来的深入探索与实践,达川各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了很多典型做法和鲜活事例。

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把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以支部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基础,通过盘活资产资源,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支部+”“业主+”“大户+”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支部+专合社”党组织牵头带领群众致富

8月11日是周末,道让乡靳家坪村支部书记刘大兴召集“两委”干部,现场商议第三期花椒基地种植选址。“省政府刚出台了《关于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我们扩大产业规模之路更有底气,8月底前要敲定扩建方案。”刚被评为“达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却始终不忘主动加压。

党委书记黄兴国是达州市目前唯一的博士生乡党委书记。过去,道让乡没有什么产业,黄兴国拿出调查研究的本领,为乡里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乡里很适合发展青花椒产业,临近的重庆江津有规模很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场,不愁销路。

达川区委为每个贫困村匹配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万元和贫困户产业扶持周转资金40万,村上有钱,农户有地,“支部主办+农户土地及村集体资金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青花椒产业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同时还成立合作社和管理分队,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负责青花椒的种植、管理和销售,分组主攻技术短板。

道让乡在4个贫困村分3期发展青花椒产业。首期800亩、二期1200亩长势良好,今年6月开始投产,按照农户拿盈余90%、村集体经济占盈余10%的比例,四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11.77万元,农户每亩土地增收1083元。

村集体自主经营的路子成功之后,更坚定了靳家坪村“两委”发展的信心,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滚雪球式向前发展。事实面前,村民们也有了信心:“跟着村里走,准没错。”

“这个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达川区属丘陵地带,80%的乡镇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经历相似,区委保障资金、区花椒办提供技术支撑,这个模式已经在全区进行推广。”区委党建办主任周全讲到。

“业主+配套”筑巢引凤引来真金白银

“乌梅树,摇钱树,种上两亩能致富。”马家镇肖家村地处达川乌梅山景区核心地带,缓缓的山坡上,种满了成片的乌梅树,群众编了顺口溜打趣眼前的产业发展。

2017年肖家村脱贫摘帽,建了新村洋房、修了旅游接待中心、建成了全省唯一村级脱贫攻坚展示厅......一派簇新景象,使得今年初在全区一下子“走红”。十里八村的村干部都来“取经”,城里近郊的游客都来呼吸天然氧气、品尝乌梅酸爽。

眼看山上人气越来越旺,村副主任肖志勇的心里又喜又忧。喜的是甩掉了多年贫困的帽子、村里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忧的是这么好的地盘,怎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产生最好效益。

“康养中心必须尽快开张营业,不能一直闲置,更不能错过避暑旺季。我们不懂经营管理,但是我们手里有资产,所以,还得从资产入手,从资产里淘金,发展集体经济。”马家镇党委书记黄聃的话点醒了村“两委”干部。

通过招商引资,以整体租赁经营方式将康养中心经营权转让给专业团队,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租赁收入5万元,三年后按每年5%递增。同时,拿出一定工作岗位给村内党员、村民务工,让9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业主在康养中心旁边筹建了绿色生态餐厅,能解决120人左右的餐饮与住宿。因为区位优势,又成功创建了省级农民夜校示范校,肖家村还争取到区委党校乌梅山分校落户,配套发展培训产业,形成了“农旅康养培训一条龙”的经济发展模式。

支部书记肖世忠介绍:“村上主要承接基层党建、农业技术、产业管理等短训班,已经接待了两期,照目前这个节奏,培训服务年收入可以突破6万元。”

达川区分东、西、南三大片区建设脱贫攻坚引领区,各乡镇提升了一批乡村酒店、休闲农庄,初步建成基础完善、环境优良、功能配套的“康养新村”综合体。依托业主,各村发展形成了股份合作、资源租赁、服务创收等模式,有条件的村还配套发展周边产业,多管齐下壮大集体经济。

“大户+共建”结对“造梦”造出“新鲜血液”

每天清晨6点,当人们还在熟睡时,渡市镇高均坪村养殖大户庞兴安和他的几个塘管员便开始忙碌起来,巡塘、喂草、补氧、冲水,适时进行捕捞,再运往55公里外的达州北外鲜货市场。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因为庞兴安清楚,这不光是自己的投资,还关系到村集体和入股贫困户的收入。

2016年,在支部的动员下,为了再续家乡情缘,也为了不负组织厚望,庞兴安返乡创业,成立了达州市富润农业公司,在本村流转了120亩田地发展流水养鱼。村集体投入5万,每年至少5000元保底分红,贫困户土地入股,每年户均可收益2000元。

庞兴安的另一个身份是高均坪村村委会主任,2017年村委会换届,全体村民推选他担任村主任。新一届“两委”班子,利用村产业扶持剩余资金5万元和17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周转金12万元,发展了50亩莲藕,当年产值32万元,收益8万元。今年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预计产藕40万斤,收益15万元,实现了多点投入多点开花发展集体经济。

近年来,达川区推行“农村能人”计划,充分激发了村组单元脱贫攻坚的内在活力,通过整合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城乡党建结对共建等资源,有效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

镇党委书记王劲松介绍:“今年通过创业项目补贴、帮助贴息贷款、结对技术服务等方式,优化‘壮苗’环境,又培育了3户种养中心户,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我们还推广了田地流转、保底分红、务工创收‘三次返利’模式,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莲池映青山,流水传佳音,山村换新貌。高均坪村党支部正在筹划用集体赚来的钱修建沿河漫步道,建设产村相融、文旅结合、农旅一体的新型村庄。

把沉睡的资源变成鲜活的资产,达川区围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红色动能”。(达州市达川区委组织部 陈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