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6136572

仁和区:让扶贫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

www.gcdr.gov.cn (2018-10-16) 来源:四川日报

  “脱贫攻坚讲习所”走进仁和区中坝乡大纸房村。 李永忠 摄

  贫困户喜领扶贫红包。 李永忠 摄

  仁和区福田镇塘坝社区“农民夜校”授课现场。

  贫困村里的养牛场。

  仁和区开展医疗扶贫。

  仁和城区全景。 李永忠 摄

驻村第一书记讲扶贫故事,贫困户讲感恩,农技师讲种植技术,开展脱贫政策知识问答比赛……9月上旬以来,攀枝花市仁和区持续开展“志智双扶 四讲四赛——仁和区‘奋战90天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活动,弘扬典型事迹,汇聚脱贫攻坚正能量。

仁和区是攀枝花市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之一。该区贫困户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三峰两山”地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持续增收能力。2014年,全区精准识别省级贫困村10个、贫困人口2611户9283人,贫困发生率6.95%。

鉴于此,仁和区近年来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全面统筹、集中攻坚,让扶贫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实现8个贫困村退出、2044户739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8%。

仁和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正围绕“横下一条心,打赢攻坚战,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工作重心,立下“军令状”,制定“作战图”,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张丹 大强(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仁和区委宣传部提供)

缺什么

补什么

“长短结合”增强产业造血功能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消除贫困,必须抓好产业。按照贫困户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仁和区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长短结合”增强产业造血功能。

“快看,红梨开始挂果了,颜色红火惹人爱。”9月25日中午,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郑红云,吃完午饭就赶到自家地里锄草、修枝,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查看5亩红梨的长势——这是他家脱贫的“潜力股”。

郑红云今年56岁。2004年,他的妻子不幸患病,让这个本就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村里为他量身制定了种植、养殖“长短结合”的脱贫方案并加以实施,日子越过越好。

“家里的黄牛卖了就能变现,红梨丰产,亩收入2万元应该不成问题。”郑红云默默算计着,额头上的皱纹逐渐舒展。秋收时节,村里成片种植的红梨、火龙果等陆续成熟,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果香,郑红云的心里甜滋滋的。

“搞好养殖,短期就能看到脱贫成效;抓好种植,长效巩固脱贫成果。”大龙潭村第一书记王恩华说,在多项政策激励下,全村已发展红梨1600亩,种植火龙果30亩,成为村民们特别是贫困户增收的“法宝”。

不只是大龙潭村,“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已成为整个仁和区的脱贫秘诀。同时,围绕产业发展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补缺项:

围绕缺产业,该区新建改建芒果、石榴、红梨、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基地4.25万亩,确定种草养畜示范户500余户,打造稻菜轮作基地2万亩,贫困户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基本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户至少有一项可持续的增收项目。

围绕缺技术,该区开展农技巡回培训和“土专家”指导机制,成立农业专家服务团,在10个省级贫困村各安排1名农技员,长期对贫困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成立农业巡回小组,对11个非贫困村开展巡回培训,各村党员产业大户主动发挥“土专家”和“带头人”作用,“手把手”“面对面”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切实解决贫困户缺技术问题。

围绕缺资金,该区建立产业扶持周转金和产业扶持贷款制度,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问题,经审核有需求的农户可申请1万元的产业周转金和3万元至5万元的产业扶持贷款,以及2000元至5000元的产业巩固提升贷款,助推产业发展。

围绕缺劳力,该区实施种草养畜、光伏、小规模养殖等产业,通过建立专合组织、农村淘宝、农产品节日营销等方式解决销售问题,确保土地少、缺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有稳定产业收入。

真扶贫

扶真贫

全方位帮扶确保“不落一人”

扶贫资金有限,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仁和区充分认识到贫困地区底子薄、条件差、发展难度大的实情,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依法依规对贫困户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脱贫路上“不落一人”,让扶贫有温度。

仁和区大田镇乌喇么村的王应芳今年49岁,左眼失明、右耳几乎失聪,父母早逝,不识字,过去家里除了种点玉米外没种其他东西,曾是村里的“老大难”。转变从2014年开始。那年,通过集体评议、公示等多个环节,王应芳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一项项落实到位。

王应芳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起了新房,成功申请到种草养畜补助,建成50平方米羊圈,羊从9只发展到20余只,还喂起了牛、驴、猪、鸡。如今,他已成为村里的养殖能手,周围村民有啥问题都找他。

“王应芳只是一个代表。”仁和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说,仁和区明确“靶向”精准施策,消除“死角”和“盲点”,对深度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

仁和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帮扶责任人,以及一份量身制作的帮扶方案。在他们房屋的外墙上,都张贴了帮扶明白卡,注明了联系领导、帮扶责任人、帮扶人等信息。帮扶责任人每月最少要入户一次,填写精准脱贫收支台账,逐项记录收入和支出情况。

这些深入细致的措施,让扶贫更有力度。在重点实施产业帮扶的同时,仁和区狠抓政策到位、对标补短,实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水等保障政策,切实增强贫困户发展实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成效明显。

看数据,截至目前,仁和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全面落实“三免二补”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新农合参合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明白卡覆盖率100%,建立救助基金1650万元,累计救助贫困人口112人。

此外,仁和区重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和风貌打造,组织文艺骨干围绕精准扶贫主题创作一系列文艺作品,组织多场送文化下乡精准扶贫惠民演出,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区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创建“四好村”

传递正能量增强感恩意识

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仁和区还通过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整体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乡村新风貌。

“新风貌”也走进了人们的心中。走进大龙潭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村民们见到陌生人都会笑着打招呼。“这得益于‘四好村’创建工作的开展。”王恩华说。

在前期的入户调查过程中,大龙潭村驻村干部发现村民们虽然收入增加了,但生活习惯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乡里经过研究决定,从生活设施的改善上促进大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习惯。

和大龙潭村一样,对于仁和区绝大部分贫困户来说,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还得努力。怎么办?从细节入手,传递正能量,促进感恩奋进教育。

在仁和区前进镇高峰村和田堡村,扶贫工作组通过“多一点”爱心教育行动,让当地孩子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树立起自强不息的观念,以此不断影响父母、带动家人,激发内生动力。

不仅如此,仁和区还通过农民夜校“大家讲”、扶贫工作组“入户讲”、先进典型“自己讲”、退休干部“志愿讲”的“四讲”活动,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动力。同时,通过法律普及引领、道德教化引领、文化宣传引领,增强致富意识、感恩意识。

“多亏了精准扶贫政策扶持,我跟老母亲才搬离了原来破旧的土坯房。脱贫过程中,我学会了感恩。”9月4日,在首场“四讲四赛”活动现场,仁和区同德镇双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秀祥分享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如今,杨秀祥已经加入民兵队伍,经常在村里巡逻。他说,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也要想着其他村民。

一月一督查

筑牢精准扶贫“防火墙”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仁和区紧盯扶贫领域的工作作风问题、基层“微腐败”和“四风”问题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把反腐败触角延伸到基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反腐成果。

“你家新房水电通了没?”“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你知道吗?”“你们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道路硬化项目是不是全部竣工了?”近日,由仁和区纪委监委牵头,区财政、审计、发改、交通运输、扶贫移民等部门联合组成的5个专项督查组,深入13个乡镇的贫困户家中“家访”,结合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3”专项治理工作,对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使用、项目推进、责任落实、工作作风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督查。

此次督查共发现问题68个,开出整改通知书19份,将2个线索类问题移交相关乡镇纪委进行初核。下一步,督查组将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严肃追究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

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和成效考核,仁和制定了《2018年仁和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实施办法》和《仁和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区委每月召开一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追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切实提升脱贫质量。

与此同时,仁和区成立了由区政协主席牵头、区脱贫办配合的脱贫攻坚督查考核组,每月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对没有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或者完成质量较差的乡镇、区级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此外,针对2017年全省交叉考核反馈的问题,仁和制定了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限期整改,对表销号,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举一反三,仁和区认真查找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落实、精准帮扶、项目资金和基础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补齐基础信息、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民生保障、内生动力不足等方面的短板,按照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清单进行分类梳理,建立整改清单,限期落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