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537394

德阳构建“1+6”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www.gcdr.gov.cn (2018-12-28) 来源:德阳市委组织部

德阳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6大工作机制为抓手的工作体系,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规范管理、有序运转、落地见效。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协调领导机制。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召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调会议,纪检、农业、民政、经信、财政等34个部门分别统筹部署,理顺责权关系。出台《关于抓党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通知》,从建强基层组织、培育农村头雁、强化人才引领、拓宽发展路径、实施结对共建等7个方面细化24项具体措施。组织300名村党组织书记赴宝山村开展专题培训,签订短期、长期发展目标承诺书。稳步实施集体经济“双百行动”,从2018年起,每年以100个村为单位,全面破壳“空壳”村;到2020年,实现年收入30万以上的村达到100个。截至12月,已破壳“空壳”村147个。各县(市、区)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情况、解决问题。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按照破壳、提升、壮大3种类型,因村因产业分类施策。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逗硬奖惩。

构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法人治理机制。鼓励6县(市、区)成立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公司,指导帮助119个乡镇组建农村集体管理主体或农资管理平台,已成立县级乡村振兴发展集体有限公司1个,乡镇组建率达到100%。做足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文章。以1417个行政村为单位,试点“新型经济组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帮助办理好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建立成员代表会议、理(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选优配强经营管理人员。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整合村内集体闲置荒山、林地、房屋等资源,推动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专合社500余个,集体经济组织112个,覆盖400余个行政村,一批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12月19日,广汉市向阳镇荣升村获颁全省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明确了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构建因地施策多样发展机制。统筹打包涉农资金,拆股量化融资到村集体账户,采取建立扶贫产业园、引进农业发展项目等方式,资金入股分红,全市已建在建扶贫产业园30余个,引进各类项目200余个。充分运用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挖掘打造三水镇友谊村“易家河坝”、仓山镇响滩村“四季花果园”、金花镇云盖村“陪嫁湾”等10余个典型代表,促进集体经济增收。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实现村集体分红增收。什邡市冰川镇新拱村建立启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40万元建设大规模养殖场,投放5万尾高端冷水鱼,2018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构建财政补贴社会帮扶机制。着眼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缺乏问题,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财政协调统筹经费,设立集体经济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307个空壳村、薄弱村每村配套30万资金,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在2个县(市、区)试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折股量化制度,将支农资金投资到农村用于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基本建设,按照原财政投资额以计价形式进行确权。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企业联村造血强基”活动,首批确定37家规模企业对口帮扶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举办“农企对接”交流会,组织企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结对子,拓宽市场销路,增加经营收入。开展“双基共建奔康快车”活动,推行选派“金融副书记”、金融便民服务点进村等“党建+金融”服务模式,覆盖119个乡镇、1417个行政村,累计发放贷款58.85亿元,将党建优势、金融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

构建收益分配干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将集体经济年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划分为经营资金、保障资金、分红资金等,充分考虑村集体、第三方平台、基层群众的利益保障,持续调动激发热情动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待遇标准,建立常态化调整提升机制,每年从集体经济收益中划拨一定数额资金,作为经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制定激励村组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办法,鼓励在集体经济组织兼职的村“两委”干部,根据具体收益情况、按不同岗位差异化领取工作报酬,全程接受乡镇党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确保公开透明。

构建风险防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投资风险防控管理,6县(市、区)结合发展实际,建立风险防控预案,定期分析评价经营内容、经营模式、预期目标、经营状况4方面工作推进情况,设置风险红线和退出机制,保障村集体及农民群众利益。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规模和经营性债务规模加强监控和提示,制定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明确管理人员、使用流程等,防止“打水漂”。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以村为单位,采取广播播报、村务公开栏张贴等方式,定期通报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即时成效,接受农民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