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6191648

习近平再赴雄安新区 看千年之城这样起步

www.gcdr.gov.cn (2019-01-17) 来源:新华社

1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市民服务中心,听取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介绍。

1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市民服务中心,听取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介绍。

1月16日,习近平2019年首次国内考察第一站来到了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时隔近两年之后他再访雄安。两年间,千年之城勾勒出了怎样的蓝图?这次考察,总书记在雄安看到了什么?

1.在这里,看见雄安的未来

习近平考察雄安的第一站是市民服务中心。他听取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的介绍。在市民服务中心内的规划展示中心,可以看到雄安新区的来龙去脉,也能看见这座千年之城的未来。

规划展示中心的一展厅“新时代的战略决策”。(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规划展示中心的一展厅“新时代的战略决策”。(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这里展示的是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孕育历程(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这里展示的是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孕育历程(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展厅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最近刚刚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京畿大地上的这一抹未来之蓝,就是雄安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京畿大地上的这一抹未来之蓝,就是雄安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起步区,规划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上方红点标注的位置就是习近平这次去看的市民服务中心。(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起步区,规划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上方红点标注的位置就是习近平这次去看的市民服务中心。(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雄安新区即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起步区中的启动区(红色虚线之内)将会“打头阵”。启动区要建成什么样子?12家国际一流团队打起了擂台,提供了高水平的规划方案。最终,三个团队胜出。

雄安新区视频沙盘(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雄安新区视频沙盘(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在展厅的结尾部分展出的是近期重点工程项目,其中就包括去年12月刚刚开工的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

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效果图(央视记者拍摄)

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效果图(央视记者拍摄)

在这个展区,习近平通过大屏幕连线建设工地现场。

正在雄安高铁站工地作业的工人 (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正在雄安高铁站工地作业的工人 (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雄安高铁站工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雄安高铁站工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2.“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这里是怎样做到的?

习近平随后来到市民服务中心内的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视察服务窗口,与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和企业代表交流。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这里正在用数字技术打造“一站式”政务办理模式,真正实现让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的企业主施广强。(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在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的企业主施广强。(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施广强说,他所在的北京企业“便利蜂”能来到雄安新区经过了一场“考试”。雄安新区的初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企业的“门槛”要求非常严格。不过,政务服务中心只用了大半天就办完了他以往需要近二十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这让他很开心。


当天的业务办理状态都通过这块屏幕实时显示出来。(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当天的业务办理状态都通过这块屏幕实时显示出来。(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这是当天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好营业执照的部分企业代表。(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这是当天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好营业执照的部分企业代表。(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3.雄安新区的智能“神器”

雄安将要创建未来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习近平到访的政务服务中心,就有一个高科技的名字——“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模式,就是充分利用被动式自然能源和内部热源,既能保证舒适度,又可以实现低能耗运行。(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被动式建筑模式,就是充分利用被动式自然能源和内部热源,既能保证舒适度,又可以实现低能耗运行。(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在习近平这次考察的路线上,一些智能环保“神器”随处可见。

一辆小型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车在市民服务中心行驶。(央视记者拍摄)

一辆小型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车在市民服务中心行驶。(央视记者拍摄)

“无人神器”们一字排开,从左到右分别是:无人送餐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快递车、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公交车。(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无人神器”们一字排开,从左到右分别是:无人送餐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快递车、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公交车。(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整个市民服务中心,就是智能环保的产物。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城市建设项目,它采用的是装配式建造方式,这里的8栋单体建筑是像搭积木一样建起来的。

这栋装配式建筑是一座酒店。它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提前装配好的大盒子,包括盒子里的家具和电器。整个酒店的68个房间就相当于68个盒子。(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这栋装配式建筑是一座酒店。它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提前装配好的大盒子,包括盒子里的家具和电器。整个酒店的68个房间就相当于68个盒子。(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人们还可以在市民服务中心体验未来的智慧城市生活,这里设有无人超市、健身房、餐饮机构、书店等。在无人超市,消费者可以刷脸购物。

无人超市(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无人超市(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无人超市里每件商品都贴有专属的价格芯片。(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无人超市里每件商品都贴有专属的价格芯片。(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市民在入口处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刷脸绑定支付信息就可以进入超市购物。选定完商品后,在出门处,通过芯片智能识别就可以自动完成结算。(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市民在入口处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刷脸绑定支付信息就可以进入超市购物。选定完商品后,在出门处,通过芯片智能识别就可以自动完成结算。(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4.在千年之城编织蓝绿

在雄安,每一棵树都是有身份的。二维码就是它们的身份证。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建立智能平台,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就是树木ACX7586的铝制二维码,它是树的身份证。(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这就是树木ACX7586的铝制二维码,它是树的身份证。(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您可以试试用微信扫描指示牌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雄安森林”,之后在小程序中扫描ACX7586这棵树的二维码,来看看它的“身份信息”。(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您可以试试用微信扫描指示牌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雄安森林”,之后在小程序中扫描ACX7586这棵树的二维码,来看看它的“身份信息”。(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扫描后,发现这是一棵“幸福的”白皮松。有四位养护人一起照顾它。(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扫描后,发现这是一棵“幸福的”白皮松。有四位养护人一起照顾它。(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先植绿,后建城。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在9号地块扎根。未来,雄安新区的蓝绿空间将占70%,这片千年之绿也将与雄安共同成长。

千年秀林(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千年秀林(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