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市秉承“党建引领促民族团结”的发展理念,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党建扶贫等方面进行系列探索优化,力争基层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明珠康城常开长盛。
以“强基固本”为题铸党建引力,厚植团结之“根”。在城市,以“五个基本”开展机关支部标准化建设,细化29条“软件+硬件”创建标准,项目制管理强化机关服务功能;在乡镇,全覆盖实施“标准化建设、高效化运行、精细化服务”“三化”建设,重组机构资源规范机构设置,理顺党政群组织关系、乡镇村从属关系、领导班子分工协作关系,突出乡镇政治属性;在农村,常态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一对一”配套整顿方案,形成“整顿后进、提升一般、巩固先进”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创建“一核三治”现代乡村善治、“五个基本”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六个精准”农牧民夜校教学等一批村级示范点,依托“达标创星”确定42个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目标,夯实农村组织政治根基。
以“选育管用”为题育民族干部,培固团结之“茎”。配强基层民族干部,选拔138名熟悉民族工作、善做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梯次性补充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后备人才库,比例超过70%。完善党员队伍结构,每年每村至少发展少数民族党员1名,注重把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年轻干部等有影响力的民族群众作为发展党员重要源头,特别优秀的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强队伍教育培,每年定期全覆盖轮训村“两委”负责人及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站点、“两微一端”等载体为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提供平台支撑。实施“藏汉双语”培训工程,用语言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组织干部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加民族情感认同。
以“民生发展”为题优服务载体,常新团结之“叶”。“党建扶贫”解民困,组建105支驻村工作队,选派87名干部到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脱产精准扶贫,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集体经济165个,带领3700余名基层群众脱贫致富。“联户联情”聚民心,安排1563名机关干部与9926户农户、1169名僧尼全覆盖结对,落实帮扶目标责任,解决实际困难170余件,开展法律政策宣讲170余次;每年三月抽派市级机关干部组成14支“春耕备耕服务队”,指导服务春耕技术。“结对共建”惠民生,统筹86个省州市城市党组织与125个村(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以“1+1”“1+N”“N+1”结对方式精准结对,突出组织联建、产业联促、治理联抓7项重点内容,开展各类共建作业1160余次,解决群众困难1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