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6171513

共产党,卡莎莎!
四川昭觉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一线调查

www.gcdr.gov.cn (2019-04-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习总书记卡莎莎,我们住进新房啦!”“共产党,卡莎莎!”在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四川昭觉,经常能在路边看到类似的标语。“卡莎莎”在彝语中是“谢谢”的意思。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感党恩的声音在昭觉群众中愈发响亮。

多年来,昭觉县饱尝深度贫困之苦,摆脱贫困成为彝区人民最强烈的期盼。近年来,昭觉县委下大力气提升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基层有了主心骨

■深化“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

■推行党建月会层层分级指导制度

“2018年,我们村在党建月会上收集社情民意36件,上报问题5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1件。”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党支部书记吉色次哈说,党建月会让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党建月会,是昭觉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抓手。近年来,凉山州实施“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要求乡村两级党组织每月召开一次党建月会,落实“三会一课”,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昭觉从抓规范、抓落实入手,把基层党建工作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构建“县委统揽、乡镇负责、支部落实、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保障乡村党建月会开出实效,该县推行党建月会层层分级指导制度。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牵头成立4个指导组,对全县45个乡镇进行全覆盖指导。创新实施“任务申报+任务派遣单”方式,乡镇在召开党建月会前,向指导组提交月会主要内容,由指导组结合上级要求和乡镇申报,确定乡镇党建月会主要内容,以“任务派遣单”形式反馈给乡镇党委。在村级层面,考虑到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偏低的实际,每季度有两次党建月会由第一书记主持、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一边抓基层组织力提升,一边抓基层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

党建月会制度推行以来,竹核乡莫洛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都在增强。“以前,社情民意只能靠平时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有些引不起重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在,社情民意在党建月会上正式提出,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乡党委。”莫洛村党支部书记曲比俄古感慨,“如今80%以上的社情民意都能得到反馈,帮助村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大大增加了村民对村党支部的信任和支持。”

党建月会的配套制度同步健全。对乡村党建月会实行季度督导、半年测评、年度考核,指导组每季度对联系的乡镇进行一次指导,发布一次情况通报,表扬优秀、指出不足。要求乡村每名党员至少带着一个问题或建议,参加党建月会。

脱贫有了先锋队

■党员领办创办致富项目

■全面实行党员积分管理

作为一个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大学生,洛古有格深知走出大山的不易。但是,在重庆一家国企工作4年后,身为党员的他毅然回到家乡——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上大学,一个是让家乡富起来。”洛古有格说。

回家后,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他落实项目贷款60余万元、坡地600亩,成立有格有合乌金猪养殖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养殖。2017年,他又牵头创办肉牛养殖合作社。目前,两个合作社共养殖150多头猪、32头牛,有110多户农民加入,其中贫困户36户。2018年,合作社共销售仔猪2000多头,销售额60多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000多元。

大力支持党员领办创办致富项目,是昭觉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该县不断完善支持政策,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并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带领村民发展产业。

2018年底,昭觉印发方案,计划用2-3年,在全县产业发展滞后地区探索一批适宜当地发展、增收效果明显的新产业,建成一批特色种植、养殖示范点,培育一批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或营销的党员“致富新星”,着力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和短板。对确定的培养对象,在县级层面统筹资源,给予资金帮扶、技术帮扶、服务保障。

为促进党员充分发挥先锋作用,该县在所有党员中推行积分管理,制定“红黑榜”,健全党员奖惩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在一线尽责、脱贫攻坚在一线见效。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00余名党员创办成立合作社150余个,带动1万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帮助村里发展产业的,还有来自综合帮扶队的党员干部。今年,海拔2200米的龙沟乡,打破黄芩只能在海拔1900米以下地区种植的传统,试种黄芩成功。“龙沟乡黄芩亩产量900斤,亩利润约2900元。”龙沟乡综合帮扶队队长夏纪毅说,“我们将以龙沟乡为中心,辐射带动整个古里片区形成连片种植,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

增收有了带头人

■所有村全覆盖成立农民夜校

■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在洒拉地坡乡尔打火村,提起57岁的曲木约者,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前几年,他通过养牛,实现了从贫困户到科技示范户的华丽转身。

2015年前,他家主要种植荞麦和洋芋,因家庭收入低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有老师上门教文化、教政策、教技术。四川省扶贫开发局给曲木约者家提供了2头西门塔尔能繁母牛,他又在农民夜校学习了养殖技术,逐渐成长为畜牧兽医防疫员。如今,他通过出售仔牛、提供技术服务,年收入超3万元,不但成功脱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送学到村的农民夜校,已在昭觉262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实现全覆盖。该县依托驻村“田秀才”、“土专家”、致富带头人等1500余人组建基层师资库,采取“田间+地头”“户内+户外”“广播+电影”等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基层党员开展常态化教学。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2万余场,培训党员群众40余万人次。

成为致富带头人的,还有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近年来,昭觉大力开展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结合春节慰问走访、脱贫攻坚入户走访等工作,对返乡农民工逐一登门走访慰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农民工党员和优秀农民工信息台账,确保流向、从业情况、政治面貌、返乡创业意向、入党意愿、担任村干部愿望“六个清楚”。

2015年12月,在外从事高空作业已10年的新城镇塘木村村民马海木呷,决定回乡发展乌金猪养殖。2017年3月,他牵头成立高山农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全镇7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净收入达18万元。目前,合作社乌金猪存栏3260余头,年出栏可达1000余头,贫困户预计户均增收1000元。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昭觉县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澎湃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昭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付开文表示。

核心阅读

四川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地,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作为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典型缩影,昭觉县1956年废除奴隶制度,实现一步跨千年的飞越。落后的自然条件与突出的社会问题多重叠加,“看得见”的贫困与“看不见”的贫困深度交织。

昭觉幅员2700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262个村、3个社区。全县总人口33.23万,彝族占98.4%。2013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1个,其中极度贫困村27个、类似“悬崖村”的特殊困难村28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796人,贫困发生率31.8%。

通过大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2018年底,该县贫困村减少到93个,贫困人口减少到5309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8.1%。

1.png

近年来,四开乡波吉村鼓励党员干部帮助村民学文化、学技术。图为该村一社社长吉色克正(左)和村民一起学政策。

2.png

2018年4月12日,彝绣讲师走进解放乡火普村农民夜校,为当地妇女开展彝绣培训。

3.png

2019年2月11日,三岔河乡三河村阿基社29户村民跳起彝族达体舞,庆祝乔迁新居。

4.png

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