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汉市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农村“两新”组织发展,引导其发挥优势,深度参与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和改革试点等工作,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切实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两新”发展,推动农村产业振兴
一是抓党建促“两新”组织发展,培育产业龙头。市委组织部把专合社、农技协和家庭农场等作为“两新”党建工作重点,在党员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协调涉农部门,并将其党建工作成效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竞标农业项目等的重要依据,确保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手硬”。近年来,先后有16个专合社、农技协和家庭农场党组织被评为星级党组织,同时带动农村“两新”组织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54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6个,省级示范13个,德阳市级示范46个;家庭农场223家,其中省级示范13家,德阳市级示范26家。二是依托党组织打造产业集群,助力产业振兴。探索以党组织为纽带,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共拓、人才共育,形成抱团汇集发展的局面。西外乡楠林村的多家餐饮企业组成旅游联合党支部,共同发展农旅产业,推动经营成效显著。三是结对共建凝聚工作合力,确保互促共赢。组织“两新”组织与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双方在资源、人才、资本等方面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3家“两新”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产业振兴成效显著,被《四川党的建设》杂志作为典型专题报道。
“两新”党建搭台唱戏,培育农村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广汉市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整合农村专合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等“两新”组织资源,搭建育才引才平台,做好职业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打造后备人才队伍。一方面,市委组织部牵头,各乡镇党委具体实施,利用“两新”组织党组织“三会一课”等载体,发挥优势,开展职业农民选拔培训。全市“两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83次,农田现场教学6次,累积培训4000余人次,培育获得认证的职业农民231人。推动全市新型职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达到8万元以上,是普通农户的3倍。另一方面是坚持“双向培养”。既把农村“两新”组织负责人和党员作为职业农民培养的重点对象,又在已获得认证的职业农民中发展党员。截至目前,已依托各“两新”组织成立全市职业农民协会,会员60余人,其中党员18人,其中惠民农机专合社党支部书记廖兴华被评为全国十佳职业农民,锦花粮食生产专合社党员、新型职业农民杨萍被评为201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依托“两新”试点探索,增加农村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广汉市始终注重发挥农村“两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其各类资源优势,引导农村“两新”组织作为重要试点参与“党建+金融”“互联网+农业”和农村股权量化等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增加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党建+金融”以专合社等“两新”组织为支点,探索“政府+农担+银行+专合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以金融工具助力产业兴旺,带动脱贫奔康。截至目前,已向各类农村“两新”组织累计投放贷款1.99亿元,涌现出了金鱼镇红花塘专合社、南丰镇石坝水产养殖专合社等先进典型。粮之髓食品和艾加农业2家涉农企业分别与所在村共同开展“党建+为村”工作,将利用村内原料加工的特色农产品利用腾讯“为村”平台推广,成功入选“为村好产品库”获得全国推广渠道,既打通产品销路,又增加村内原料需求、带动农民增收。金轮镇马嘶村依托羽航农场实施股权量化,38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年户均增收6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