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党建引领是根本,让农牧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核心。康定市突出时代意识、战略意识、问题意识,紧紧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定位,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回应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施标准建设,让组织“强”起来。深入开展“情歌故里党旗红”党建先锋工程,围绕全市村级组织“六个标准化”建设,全面规范村级组织运行、阵地建设、组织生活、创先争优、内业管理、考核问效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全市村级党组织定有标杆、干有方向、评有依据,实现进步提升。重点开展农牧区村级党组织示范创评,成功创评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73个和党员示范岗(户)329个,鼓励村级党组织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争优秀、创先锋。持续推进集中整顿软乡弱村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评星晋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狠抓巩固提升、晋位升级,对全市23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顿,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深化培育工程,让人才“活”起来。坚持“选、育、用、管”相结合,提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导者、执行者。今年以来,组织乡镇党政领导培训1次,村支部书记培训2次,村级后备干部培训2次,累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深入推进“双培双带”党建先锋工程,注重从村组干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从致富带头人、创业能手、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种养大户等中发展党员,同时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不断优化全市农牧区党员队伍。扎实开展“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充实基层党组织力量,市乡村三级基层党组织实时更新完善优秀农民工、农民工村干部、农民工后备力量“三本台账”,通过动态更新、动态管理、跟踪培养,截止目前,全市优秀农民工50人、农民工村干部37人、农民工后备力量171人。
健全治理体系,让乡村“和”起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将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激发各治理主体活力。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重点发挥村规民约、新乡贤等有效载体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作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开展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专项治理,特别是“村霸”、宗族宗教势力、黑恶势力干扰村务等重点问题,对村干部存在“微腐败”“蝇贪”甚至涉黑涉恶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