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6185381

通江县:“红军精神”换发新动能

www.gcdr.gov.cn (2019-07-01) 来源:巴中通江县委组织部

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县,是片红色热土。1932年,红军入川,无数英烈血洒疆场,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打开了局面。有了落脚地,有了粮食吃,有了衣服穿,洗尽满身征尘,面貌焕然一新。战士们曾深情感慨:“红军就是离不开山,离了大别山,到了大巴山。这里真是个落脚的好地方!”

如今,烽火散尽,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峥嵘岁月虽已成为历史,但一代代通江儿女仍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在这片浴血重生的红土地上奋斗着、努力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寻根聚魂,坚定脱贫信心

“走进这片土地,我的心没有办法不震荡,25048名红军烈士的坟茔,座座都幻化出闪闪的红星。为了先烈的遗愿,我们吃的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无数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我们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面对脱贫攻坚,我们必须对标争先、奋发有为。”……在“重温‘红色历史’,践行革命初心”主题党日活动中,通江县脱贫攻坚全覆盖培训班的学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近年来,为提高扶贫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通江县充分依托川陕苏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红色文化,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党员干部不忘革命初心、担当时代使命。

搞一场革命体验活动,上一堂党史案例课,编一本历史节点重要讲话,推荐一批红色经典书目……对照这“四个一”标准,全县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们纷纷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军史博物馆”“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空山战役遗址”“毛浴古镇”等革命故地,在缅怀革命先烈时感悟革命初心,在重温红色记忆中传承红军精神。

县级领导班子坚持带头,全县近2万名党员干部分批受教育,《红魂》《红韵》《通江水暖》等读本,免费向全县1287个党组织赠阅,“壁州大讲堂”“寻根问旅”“红色记忆”等活动按期举行,老红军讲历史、老党员讲党课、老领导讲传统等梯次展开,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先进典型事迹在“红色”通江蔚然成风。

凝心聚力,拉动攻坚引擎

“我们这里参加红军的人多,但是活下来的少,他们为了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父亲说红军是我们的恩人,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能忘恩。”……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无数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当听到王建刚老人讲述父辈往事时,眼中噙满泪水。

思想受到洗礼,信心在实践中愈发闪光。如何传承红军精神,让红军精神焕发新动能?在兴隆乡党委书记熊纯俊看来,红军精神是支撑,实干才能促发展。熊纯俊说:“我们从转作风、抓环境、促民风入手,凝聚党心民心,发动群众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争分夺秒、不胜不休摘‘穷帽’的生动局面。乡镇全体党员干部深受红色文化感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近年来,通过成立“创业联盟党支部”、实施“归雁培育”工程,兴隆乡创办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0多家,带动贫困户315户、1345人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000余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时刻牢记‘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承诺。”这是通江县供销社职工蒲丽蓉对红军精神的传承。20多年来,蒲丽蓉每天不是巡查粮情、整理粮食,就是抹屋梁、拈杂质、清蛛网、扫墙面,尽职尽责管护粮食6600万斤,工作中常常是“上午一身汗,下午一身灰”。

蒲丽蓉说:“在我心中,粮食就像不说话的婴儿,哪儿不舒服都会有异常反映,我便一次又一次到粮仓内去掀、去测、去看、去闻……”

此外,还有躬耕教坛10余载,把人生最大快乐定位在学生成长成才上的人民教师周勇;以行动捍卫信仰、带富一方群众的林业人刘成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公殉职的巡察干部景龙呈……

通江县的一个个党员干部,用行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写下了不平凡的精彩篇章,也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激励着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勇往直前、奋力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