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贫困村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综合帮扶工作队退出后,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凉山州会理县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从产业规划、人才培养、建章立制等方面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做好产业规划“铺好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58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调研,采取支部引领、合作社承接方式,进一步明晰沿金沙江村发展亚热带水果、北部二半山村发展烤烟、花椒、核桃林果业,高山村发展生态畜牧业思路,指导58个贫困村因地、因村拟定产业规划,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网络营销平台,多渠道销售产品,为贫困村发展产业铺好路、搭好桥。
加强干部培养“选好人”。坚持从返乡优秀农民工、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发展一批党员。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村“后备力量”培育工程,建立村后备人才库,每个村遴选出5名以上、30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凭的优秀后备干部,建立台账,由帮扶工作队员“一对一”帮带培养,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开展针对性培训。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58个贫困村后备力量1450人次,12名“双带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完善制度建设“搭好台”。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逗硬“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深化实施凉山州委基层党建“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强化问题导向高效召开党建月会,全面推进“担当尽责建功一线”行动,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工程,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日常管理16项制度,村“两委”值班值守、“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集中决策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助推贫困村党组织运行进入规范“轨道”,避免“人走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