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通过系好“第一粒扣子”、练好“一身本领”、搭好“一个平台”的“三个一”方式,优化选调生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健全完善选调生成长成熟成才体系。
系好“第一粒扣子”。跟组织学规矩硬作风。针对选调生作为“三门”干部经验不足的特点,探索建立岗前培养机制,近三年新入职的11名选调生报到后,统一安排到组织部压担培养3个月,通过锤炼政治品质、感受组工精神,帮助选调生迅速转变角色,全方位提升“脚力”“脑力”“眼力”“笔力”。下基层接地气找初心。选调生正式入职后,统一到乡镇、村(社区)任职,通过乡镇党政办、扶贫办、村主任助理等岗位磨炼,增强选调生对基层和区情的了解,帮助选调生深入群众找初心,明晰“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建档案强管理常提醒。为新入职选调生即时建档立卡,通过组工干部分片联系、班子运行跟踪调研、分管领导意见反馈等方式进行动态跟踪考察,开展一对一谈话,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着凉”发展成“重感冒”。
练好“一身本领”。找师傅带,积累工作经验。根据选调生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可塑性强等特点,推行老带新“导师制”,选派一名科级领导干部或中层干部与新进选调生结成帮扶对子,为其量身定制素质提升方案,给予专项指导和重点关心,帮助他们尽快上手工作业务、掌握工作技巧。找老师教,提升业务水平。以年轻干部铸魂工程系列培训为依托,分类安排选调生参加脱贫攻坚、文旅融合等区级专题培训150人次,积极推荐参加市级以上综合素能提升培训88人次,政策业务专题培训110人次,实现62名选调生培训全覆盖。找本人看,激发工作活力。每年举办选调生沙龙,通过即兴演讲、即兴辩论等形式,了解选调生锻炼成长、能力提升情况。定期召开选调生座谈会,与选调生交流谈心,了解思想和工作学习动态,帮助协调解决食宿问题,对选调生生病住院、重大困难等情况进行慰问关怀,保障选调生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
搭好“一个平台”。坚持把急难险重一线作为培养锻炼选调生的“孵化器”和“观察室”。在脱贫攻坚一线,安排35名选调生一对一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派1名新入职选调生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跟班锻炼,选派2名选调生到市列贫困村、“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3名选调生到峨边县、金口河区、美姑县等彝区开展对口帮扶。在重大项目一线,选派8名选调生到工业、城建、文旅招商等建设一线包项目,安排14名选调生到征地拆迁一线包农户,重点提升其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在信访维稳一线,面临全国“两会”、旅博会等重大节点,先后抽调23名选调生到信访一线开展牵头协调、独立接访、案件处理等工作,加强选调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区62名选调生中县处级领导干部2名,正科级领导干部11名(含乡镇、街道党政正职7名,占63.6%),副科级领导干部14名。2010年以前招录选调生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比例已达80%。